低碳經濟,指的是以最小化溫室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為特征的循環經濟形態。這樣的經濟活動能夠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從而使普通民眾的社會福利最大化,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工具。當今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富人可以通過遷徙等方式來改善自身居住條件,而普通民眾則被動承擔了環境污染造成的大部分后果,造成了社會的不公平。在低碳經濟條件下,自然環境的普遍改善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使得每一個公民都可以分享良好的環境。
低碳經濟的“誘人之處”就在于其與環境保護的“雙贏”關系。以瑞典為例,其40%以上的能源需求來自于新能源,并且制定了到2020年能源需求完全不依賴石油的目標。就是這樣的一個“綠色”國家,其經濟發展水平長期保持在世界發達國家之列。瑞典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就是因為其把握住了低碳經濟中的機會。對比之下,江西低碳經濟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同樣很大,集中體現在新興產業的不斷涌現和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上。
低碳經濟提供了大量的新產業發展機會。近年來,包括風能、太陽能等在內的新能源得到了飛速的發展。2008年,全球新增1500億美元的投資在新能源產業,歐美風險投資機構對這一數據的預測到2013年將超過2620億美元。在江西,隨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大力建設,一大批以新能源為標志的生態產業將得到迅速發展。然而,由于這些新能源對抗風險的能力不盡相同,所以江西在低碳經濟的下一個發展階段應重視對新能源產業的選擇性發展。低碳經濟發展不僅為新產業提供機會,在傳統產業,通過技術革新,也存在大量機會。以煤炭利用為例,目前江西能源結構中煤炭占70%以上,通過引進歐美業已成熟的煤液化、清潔煤技術,就能夠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江西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筆者認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要抓緊抓好。
設立基金和專門機構。在低碳經濟的發展中,政府具備雙重角色。首先,政府專門機構可以通過與金融機構如政策性銀行的合作,使用財政、金融手段扶持低碳產業。一些新產業在短期看來無法贏利,企業就不會予以投資,這就要求政府的正確引導,適當的時候給予補貼。比如在英國,就由CrownEstate專門負責風能的統一規劃,而相應機構GreenBank每年用于支持低碳產業的財政預算也多達數十億英鎊。其次,通過對低碳產業的服務和支持,政府承擔了其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民眾對可持續發展的呼聲越來越高,在歐美發達國家,氣候變化及其環境影響已經成為歷次大選選民關注的熱門話題。政府通過設立專門機構,系統研究區域環境和制定生態規劃,使普通民眾了解并公平享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大大緩和由于環境污染所積累的社會矛盾。
吸引高層次人才。低碳經濟為各級政府提出了很多新課題,比如新能源和新技術的開發等。這必然要求引進高層次人才來應對這些挑戰。低碳經濟要發展,現階段最大的阻礙就是其技術壁壘。發達國家積累了大量的低碳經濟方面的技術,并已轉變為無形資產。這些無形資產形成的高技術壁壘使得發展中國家實現同等環保水平的經濟成本非常高。要破除這些技術壁壘,發展低碳經濟,一個快捷而有效的方法就在于引進人才。國際金融危機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提供了這樣的機會,能夠從全世界延攬各類人才。
提升公民素質。北歐作為全世界低碳經濟發展的先進地區,筆者認為其良好的公民素質就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基本條件。低碳意識的實現,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體制意識,體現為立法;一個是社會意識,即普通民眾的意識。普通民眾對低碳經濟的看法直接關系其成敗。加大低碳生活的宣傳,引導人們樹立低碳生活的理念,鼓勵公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低碳經濟加快發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