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安徽省固鎮縣環保局的6名工作人員來說,今年的初夏,酷熱難耐。
自5月28日起,包括局長喬振穩、副局長許振海在內的6人,在短短二十多天時間里,共同經歷了一段“過山車”般的人生沉浮。
而這場風波的起因是,作為環保執法者,他們對一家“問題”企業的檢查過于“頻繁”。
面對媒體的追問,他們“三緘其口”,均以“敏感時期,不便多說”作為推辭采訪的理由。
“事先并不知道,組織部門之前也沒找我談過話,當天就宣布停職處理決定了。”說完這句話后,許振海匆匆掛斷電話,記者再次撥打他的手機時,一直無人接聽,只聽見電話那頭傳來一陣陣彩鈴聲——“歡迎致電固鎮縣環境保護局,藍天碧水,呵護環境從我做起……”
查處環保違法企業 6名環保干部被停職
5月中旬,許振海和環保局的4名工作人員來到位于固鎮縣經濟開發區的伊諾華輪胎有限公司,進行檢查。由于該公司“未批先建”增加了鍋爐規模,環保局工作人員3次上門,要求該公司補辦環評手續,并補交新增的排污費。
意想不到的事隨后發生了:這5名縣環保局的工作人員,以及并未前往現場的局長喬振穩,被有關部門勒令集體停職。
對這次停職事件,固鎮縣委縣政府后來提供的書面解釋是:“該企業向縣政府領導反映,今年5月份,縣環保局在不到20天的時間內3次到企業檢查,且存在不文明執法現象,雙方發生爭執。縣委、縣政府接到企業投訴后,迅速責成縣監察局進行調查并提出處理建議,在此基礎上,縣委縣政府從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維護臺商企業合法權益的角度,依據我縣制定的治庸問責的相關規定,于5月28日經縣委常委會研究,對企業投訴所涉及的縣環保局6名干部作出停職處理決定。”
“這個事情來得太突然了!”固鎮縣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回憶,“5月28日,在全縣創先爭優活動動員大會上,縣委領導點了一下,我們才知道。”
借助媒體的傳播,“縣環保局長被停職”的消息很快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記者在固鎮縣城采訪時發現,提起停職事件,就連街頭的一個三輪車司機也能對此發表一通意見。“知道,知道,電視上都播了,連局長都被擼掉了,固鎮地方就這么大,沒有不知道的!”一位姓李的市民感嘆說,“真不知道,環保局的人今后還怎么干活?”
環保局工作人員在執法過程中有沒有違法違紀,為何受到這樣的處理?這一事件不僅引發了公眾的質疑,也引起了上級部門的高度重視。6月18日,國家環保部、安徽省環保廳以及蚌埠市的相關部門來到固鎮縣城,對此展開調查。
6月19日上午8時,固鎮縣委再次召開常委會議,作出整改決定,并于10時左右,向外界通報了相關情況。
固鎮縣委縣政府表示,“在處理這個問題的過程中調查不細,失之草率,對環保局6位同志處理是錯誤的,必須認真反思,吸取教訓。為此,縣委縣政府迅速向市委、市政府報告有關情況,并做深刻檢討。同時,立即整改。”
在固鎮縣委宣傳部提供的“新聞發言稿”上,記者看到了整改內容:“一、撤銷對縣環保局相關人員的處理決定;二、對原環保局局長喬振穩同志,將尊重本人意見,適當安排該同志工作;三、通過此事,舉一反三,進一步加強環保工作。”
當日上午,固鎮縣委組織部出臺了幾份人事任免文件,其中包括:“喬振穩同志任商務局黨組書記”、“喬振穩同志為商務局局長人選”、“許振海同志恢復履行縣環保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職務”。
環保部門“得罪”了什么樣的企業
至此,這場“人事風波”暫時告一段落,但是人們不禁深思,環保部門“得罪”了一家什么樣的企業,竟能讓縣委、縣政府如此大動干戈?
固鎮縣委宣傳部提供的資料顯示,蚌埠伊諾華輪胎有限公司由臺資企業浙江平湖伊諾華橡膠有限公司與香港高豐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興建,2008年1月經招商引資落戶固鎮縣,2009年12月公司二期投資1000萬美元,開始建設蓋膠密凍車間。
該公司在網絡上發布的信息顯示,投資總額為700萬美元,注冊資本350萬元,主要生產、銷售各種車輛內外胎及相關配件、其他橡膠制品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