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銀行副行長張華宇6日在地壇論壇上表示,發展低碳經濟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支撐,低碳經濟是綠色金融發展的助推器,但是由于低碳經濟和綠色金融仍處于探索階段,還存在三個方面問題。
低碳經濟之路還很長。從全球角度來看,對于人口占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而言,重工業發展道路還很漫長,短期內高碳經濟發展模式難以徹底改變。基于這樣一個基本判斷,他認為溫飽、就業、穩定是發展中國家現階段的主旋律。“低碳和高碳經濟,發展中國家會交替運行,但是從長期看,低碳經濟將占據社會發展的主導地位。”于是,從實體經濟層面上看,短期內呈現的是發展綠色高效的GDP。從銀行角度講,必將在支持實體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找準和占據有利的制高點,積極應對變革中的機遇和挑戰。
低碳技術發展還不成熟。低碳經濟之所以可以取代高碳經濟的發展模式,關鍵在于低碳經濟有節能環保技術做保證。而低碳經濟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比如減少單位GDP排放量的核心技術碳捕捉和封存技術仍處于研發初期,費用高昂,潛在風險較大。因此目前金融支持低碳行業的發展,僅起到輸血的作用,關鍵還在于如何共筑低碳行業成長空間,如何培育低碳行業造血功能,這些都需要全社會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是說銀行一家就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低碳交易機制有待完善。根據《京都議定書》,目前碳交易主要包括三大機制,發達國家之間共享一個交易平臺,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使用CDM(清潔發展機制)交易平臺,這兩個平臺獨立計價,獨立運營,存在較大的套利空間。正是由于發展中國家處于碳交易產業鏈的低端,發達國家購買資源并二次開發進行交易,從而獲得較高的利潤。
目前碳交易市場主體仍然在歐美發達國家,碳交易市場的規則、市場價格仍由國際大型機構壟斷,這就使得發展中國家處于不公平競爭狀態。發展中國家為避免永久處于劣勢,就必然構筑具有自主權的交易體系、交易規則和交易機制。他說:“金融機構應在國家統一戰略規劃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并努力發揮重要作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