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美國國家地理協會日前公布了“2009年全球消費綠色指數”報告,讓很多人出乎意外——在調查的17個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中,美國最差,其次是加拿大。被西方稱為“環境污染大國”的中國卻名列前三名。
與其他環保評比不同,“綠色指數”重點不是比較各國政府的環保政策和效果,而是民眾的環保消費行為——它從被調查國中各選1000名消費者進行消費習慣調查,包括家庭用電量多少,使用何種交通工具,用熱水還是冷水洗衣服等。
調查結果顯示,與中國等新興國家相比,歐美存在“過度消費”。68%的德國人喝瓶裝水,而不像中國人常飲用燒開的自來水。歐美人人均汽車大多在0.5輛以上,中國等新興國家才0.1輛左右,大多騎自行車或乘公共汽車上班。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執行副總裁特里·加西亞認為,綠色指數可以在一個時間尺度上,評估人們在節約、減少浪費以及保護自然資源方面取得的進步。
今年5月發布的一項在中國青年中進行對氣候變化態度的調查報告顯示:79%的受訪者表示有責任改變自身行為以應對氣候變化,70%的受訪者表示將鼓勵其他人也這么做。“調查顯示出,中國的年輕人對氣候變化愿意采取行動,這種意愿還是表現非常強烈的。”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科學家張稱意說。
綠色成效顯著,不唱高調而是真抓實干
事實上,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環境所做的努力,民間、政府、企業都在積極行動,合力的成效已經開始顯現。
“限塑令”實施一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顯示,全國超市零售行業塑料袋使用率平均下降66%,塑料袋消耗減少近400億個。按此推算,相當于節約石油160萬噸。
中國政府于2007年發布實施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成為第一個制定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發展中國家。2006年至2008年期間,中國的單位GDP能耗分別比上年下降1.79%、4.04%、4.59%,共淘汰小火電機組3421萬千瓦,落后煉鐵產能6059萬噸、煉鋼產能4347萬噸、水泥產能1.4億噸。2000年至2008年,太陽能光伏發電達到了12萬千瓦,太陽能利用面積為1.3億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水電裝機容量和風電裝機容量分居世界第一、第四位,核電裝機容量提高到910萬千瓦。
截至2007年底,中國農村戶用沼氣達到2650多萬戶,每年可替代近1600萬噸標準煤,相當于少排放二氧化碳4400萬噸。此外,中國已成為世界上人工造林最多的國家,森林覆蓋率由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12%提高到目前的18.2%。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近日表示,中國在新增加的4萬億元刺激經濟投資計劃中,共有5800億元用于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項目。
綠色產業,世界經濟的下一個增長引擎
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投資自然”被稱為是“財富新動力”,綠色產業也被認為是世界經濟的下一個增長引擎。綠色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必須。
在發達國家紛紛將應對金融危機重點轉向扶持節能環保產業的“綠色新政”時,中國也加大了對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扶持力度。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出席財政支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工作座談會時強調,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是促進消費、增加投資、穩定出口一個重要的結合點,也是調整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一個現實的切入點。這方面發展的潛力很大,應當重點給予扶持,力求取得突破,努力實現產業化、規?;?。
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說,我國在不斷加大環境保護的投資力度,以此拉動內需,應對金融危機。2009年,中央預計安排200余億元用于環境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