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昨日(6月2日)下午舉行的“清潔能源、能效投資和企業實踐論壇”上表示,盡管我國制訂了可再生能源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了非常明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但在新的形勢下,特別是去年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達到15%的目標后,能源發展目標和布局也將進行新的調整。
2007年,國家發改委公布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規劃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0%。去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
“真正產生影響的在于煤炭。”國網能源研究院的研究報告建議,為實現15%的目標,要實現“一提高一控制”,“一提高”即大幅度提高核電及可再生能源開發及供應能力;“一控制”即嚴格控制煤炭消費和供應增長。因為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要轉換成電能,煤炭的主要利用方式也是發電,因此這一格局影響最深的行業就是電力行業,這對未來電力行業的發展,對電源結構和電力布局的調整,都會產生較大影響。
研究報告指出,綜合考慮2020年前各種非化石能源的資源、分布、廠址、技術經濟性,以及開發潛力等情況,2020年前具備規模化開發潛力的非化石能源主要是核能、水能、風能。這些能源的利用方式以轉化為電力為主,綜合考慮這三種能源,2020年最大開發規模分別為核電8000萬千瓦、水電3.5億千瓦、風電1.7億千瓦。(記者 周曉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