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河北省光伏電池產量已經達到1200 MW,實現銷售收入200多億元,占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近1/3,從業人員約2萬人,是全國光伏產業第二產能大省。然而,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我省光伏產業,在發展環境、群體優勢、應用開發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過剩”與“不足” 陽光產業的尷尬處境
提到光伏產業,人們自然會想到英利集團。去年底英利集團總投資126億元的六九硅業項目一期設計年產能3000噸,到2013年將達到1.8萬噸生產能力。這是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提出新能源產能過剩之后,國內投產的一個規模較大的多晶硅生產項目。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在《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中指出,當前國內已立項的多晶硅項目超過50個,投資規模將超過1300億元,總產能超過23萬噸。由此得出結論,太陽能光伏等新興產業重復建設、無序上馬的問題非常嚴重。然而,幾乎在同一時間,科技部在一份內部調研報告中指出,目前光伏產業的狀況是“帶有產業培育階段性特征”的過剩,“過剩”的本質是需求的啟動需要一定的時間。隨著產業不斷成熟,這種“虛熱”才會慢慢退去。
“過剩”與“不足”,正是光伏大省河北面臨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英利集團銷售部門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外市場的銷售收入占英利公司總銷售額的95%以上,國內市場還不到5%。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國外政府更加重視光伏發電應用項目的建設,投入力度較大,而國內上馬的多晶硅及太陽能電池生產項目雖多,但應用項目太少,在建的只有甘肅敦煌10兆瓦光伏并網發電項目、青海錫鐵山10兆瓦光伏并網發電項目等幾個項目,大量的光伏電池產能在國內得不到消化。
事實也是如此。在英利集團的示范樣板工程中,有2006年德國世界杯足球賽凱澤斯勞滕足球場1兆瓦光伏屋頂工程、西班牙納瓦拉9.8兆瓦并網發電工程、全球最大的光伏并網發電工程葡萄牙茂拉62兆瓦項目以及歐美等地多項光伏發電工程。而在國內,只有保定錦江電谷大廈算得上真正意義的光伏發電工程,其裝機容量僅為0.3兆瓦。
我國在光伏電池及組件生產方面已經具有了相當大的規模,但光伏發電裝機容量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國內在光伏應用項目上的投資不足,光伏電池及組件的需求得不到有效釋放,才導致多晶硅“看上去”產能過剩。
“領先”與“落后” 優勢產業的政策瓶頸
最近10年,我省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了邢臺、保定、廊坊及張家口等產業相對聚集地區,企業約50家,涉及多晶硅、單晶硅、電池片和池組、應用系統設備及安裝、裝備制造等產品領域,具有產業鏈完整、生產規模大、技術水平較高等優勢。2009年全省光伏電池產量1200 MW,實現銷售收入200多億元,占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近1/3,從業人員約2萬人,是全國光伏產業第二產能大省。
全球十大電池生產商中,河北省擁有2家:保定英利集團和晶龍集團。河北省有多項光伏技術領先世界:晶龍實業集團研發的 “超薄片切割新法”,硅片厚度達到180微米,硅片成品率達到99%以上,屬于國際先進水平;英利集團研發的硅片切割技術,在達到180微米的同時減小了硅材損耗,電池單瓦耗硅6克以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電池轉換效率方面,晶龍實業集團的單晶硅電池片光電轉換效率達17.4%以上,英利集團的多晶硅電池平均轉換效率已提升到16.5%,新奧新能源公司的薄膜雙結電池轉換率達到8%,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河北省光伏產業后發優勢顯著,河北省目前涉及光伏產業1億元以上的項目20多項,其中投資5億元以上的項目13項。項目涉及多晶硅提純,單晶硅拉制、晶硅電池的切片、組件封裝,薄膜電池制造,光伏裝備制造,儲能、逆變設備制造等領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