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從寶馬的首次入圍,再到在質疑聲中落榜,政府關于公務車采購的態度正在發生轉移。
這幾日,有兩匹“馬”引起國內車市的震動。其中一匹為四川民企揚言要收購的“悍馬”,另一匹為公務車采購中首次現身的“寶馬”。
從寶馬的首次入圍,再到在質疑聲中落榜,政府關于公務車采購的態度正在發生轉移。與此同時,公務車采購越來越傾向于自主品牌以及小排量和新能源車型。
寶馬披上官袍,該喜還是該憂?MBA(奔馳、寶馬、奧迪)三強誰能成為公務車王者?自主品牌們能在這場“升官發財”的爭奪戰中出將入相嗎?我們為您一一解讀。
1.自主品牌份額須過半
之前公務車采購由于寶馬的入圍而引起業界議論紛紛,隨后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在“關于2009-2010年度中央國家機關汽車協議供貨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各單位新配備、更新汽車,“自主品牌汽車比例應達到50%”。
這對自主品牌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刺激。實際上,此次上榜的38家廠商中,自主品牌產品在數量上已經與合資品牌分庭抗禮。如華晨、長安、上汽榮威、名爵、奔騰、吉利、比亞迪F3、F3DM、長城、奇瑞等均榜上有名。
盡管在高端公務用車領域,本土汽車仍缺乏“當家花旦”,但在基層公務車采購中,自主品牌由于自身產品性能的提高,已經達到了相當大的比例,這在以前是絕無僅有的。6月15日,面對公眾的質疑,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也作出回應稱,多年來中央國家機關倡導并帶頭使用節能環保的自主品牌汽車,已采購奇瑞、中華、奔騰等自主品牌汽車1000余輛。
2.小排量車翻身為“官”
“官車當然要夠大夠氣派!”不過,根據此次供貨協議我們也看出了國家對小排量車的政策導向。有數據顯示,中央國家機關公務車采購中排量的變化比較明顯,2008年1.8升排量以下的車型比例大幅增加。因此在本次協議供貨中,突出了1.8升和1.6升以下車型的具體要求。
記者從這份“協議供貨汽車廠商名單”上看到,公務車采購的主要車型有思域、捷達、新寶來、速騰、頤達、騏達、驪威、新軒逸、福克斯、明銳、朗逸、途安、標致、愛麗舍、鋒范、飛度、凱越、君威、樂風等,這些車型主要集中在1.6升至1.8升排量區間。
實際上,去年下半年有關部門就公布了《關于中央和國家機關進一步加強節油節電工作和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具體措施的通知》。該文件指出,要降低公務車配備標準,一般公務車排氣量要在1.8升(含)以下、價格要在16萬元以內,機要通信用車排氣量要在1.6升(含)以下、價格要在12萬元以內。
由此可以看出,公務車采購的導向和價格標準與國家倡導小排量汽車消費的導向是一致的。公務車采購小排量化的政策導向在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政策的同時,也表明了自身改革的決心。
3.新能源車首次入圍
此外,新能源車采購也成為2009年政府采購的重要環節。從這份采購名單可以看到,比亞迪的F3DM雙模電動車、長安的混合動力車杰勛、一汽豐田混合動力車普銳斯、奇瑞A3(車型 圖片 論壇)、A5混合動力車等車型紛紛入圍,體現了公務車采購向新能源汽車傾斜的重要導向。
新能源汽車作為汽車工業新興發展方向,對于國家推進新能源戰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新能源車在操控性能、節能環保等方面都具有諸多優勢,但高價位成本嚴重制約了其市場化進程。沒有政府補貼和相關配套鼓勵措施,是很困難的。而此次政府對于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采購,無疑對提升其市場占有率有拉動作用。國家將自主品牌的節能環保車列入國家公務車采購名錄,將成為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巨大動力。
比亞迪F3(車型 圖片 論壇)DM雙模電動車、長安混合動力車杰勛這些自主品牌的混合動力車登上公務車采購名單,是一種進步。與傳統的汽油發動汽車相比,比亞迪等自主品牌在純電動、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逐步趕超合資品牌,而國家此次公務車采購的新能源汽車導向,則有利于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發展。
當前,國家對新能源車的扶持力度很大,不斷從政策上予以支持。在地方上,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也將獲得數萬元的財政補貼。如重慶、上海、深圳等地已經開始對消費者進行購車優惠。在本次汽車協議供貨中,只要提供國家承認的新能源車型的供應商基本都可以入圍。
“目前中國絕不是汽車強國,我們沿著傳統的技術路線追趕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但是差距仍然很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清泰在6月6日舉行花都論壇上指出,“新能源汽車產業革命已經興起,電動車應該作為國家戰略性技術來發展。”
在科技部和相關部委的推動下,針對新能源汽車的鼓勵和支持政策不斷推出,使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的發展形成星火燎原之勢。雖然對技術路線的發展目前仍存在爭議,但是一汽、上汽、東風以及長安作為國內四大汽車集團,都相繼制定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標,為未來貯備實力的同時,也展開了一場爭奪未來市場話語權的戰爭。
在這場新能源戰爭中,跨過巨頭與中國本土企業正形成犬牙交錯的格局,在技術、專利、標準以及市場的競爭中,中國企業這一次并沒有落后。長安在6月11日已經推出了首款針對個人用戶銷售的混合動力轎車,將新能源的產品競爭提前帶入了實戰階段。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