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長安破局5%新能源目標
新能源汽車再不是紙上談兵,已可以“飛入尋常百姓家”。
長安是在第十一屆重慶車展開幕當天發布的長安杰勛(車型 圖片 論壇)混合動力轎車,售價為舒適型13.98萬元和豪華型14.98萬元。即日起長安杰勛混合動力轎車將先在重慶地區銷售,并對前100名個人客戶贈送萬元大禮包。
此前科技部和財政部聯合頒布的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并不涵蓋個人消費領域,長安則采取了“企業補貼”的方式,率先破局個人領域的新能源汽車銷售,實現了自主品牌混合動力轎車的量產。
長安這一舉動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意義重大。汽車振興規劃對新能源汽車的規劃目標時,電動汽車產銷形成規模,改造現有生產能力,形成50萬輛純電動、充電式混合動力和普通型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
5%的銷售總量相當于50萬輛的銷量,但是這一數字曾飽受爭議,因為從目前的補貼政策來看,并沒有重點補貼混合動力,尤其弱混的車型,而是對節能效果更好的強混或者電動車進行了高額的補貼。
“當初制定5%的銷售目標時,就是看好混合動力的產業化前景。”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余卓平說,“強混和電動車并沒有進入產業化的階段,弱混和中混目前適合大力推行,但如果補貼沒有側重,那么完成5%的銷售目標可能會很困難。”
而長安此次低價入市的混合動力轎車,第一個向5%的銷售目標發起了沖擊。其低價入市的策略,再結合地方政府的補貼,可以提前實現自主品牌混合動力轎車的產業化。
長安杰勛的動力系統由長安自主研發的1.5L高效發動機和13KW永磁同步無刷電機組成,續駛里程大于500公里,整車動力水平和2.0L汽油發動機相當。相近的動力表現下,整車油耗可以節約大概20%以上。該車也是國內第一個將中度混合技術方案實現產業化的車型,長安已經建成了國內自主研發的第一條用于制造混合動力的生產線。
從目前來看,混合動力是新能源和傳統能源相結合的車型,相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尚待突破的技術難題,混合動力已經進入產業化的前期。長安汽車已經宣布率先實現了混合動力汽車的產業化,年生產能力已經達到1萬臺的規模。在長安量產之后,一汽、上汽、東風、比亞迪包括本田、日產等企業都已經虎視眈眈,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迎來一場血雨腥風的競爭。
四大集團暗戰新能源
電動車正在成為拯救美國的汽車業的王牌。今年3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了一個24億美元的電動車領域支持計劃,這在一定程度引爆了世界范圍內電動車生產的熱潮。
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燃料汽車,也許只是時間問題。各國紛紛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步伐,上至政府、下至企業,都在開足馬力發展這種車型及其配套設施。德國建設高效“汽車充電站”網絡、法國買環保車享受高額補貼和多項優惠方案、日本政府力撐環保車熱銷,而這其中也包括中國政府補貼政策。
“電動車替代傳統汽車的時間較長,但是企業加大研發力度,猶如投資原始股。”陳清泰說,“中國企業應該抓住電動車的產業機會,對傳統格局進行沖擊,改變對國外技術依賴的現狀。”
今年3月下發的《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出了切實要求之后,國內四大汽車集團相繼公布了自己的新能源發展計劃,而其相同的目標是在2012年前后,實現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
未來3年內,長安新能源汽車研發及產業化將預計投資10億元,形成不同檔次、不同用途、搭載不同的系統的中混平臺化、弱混規模化、強混產業化研發能力,覆蓋商用車、A級、B級、C級產品。2014年長安汽車將實現產銷新能源汽車15萬輛,2020年達到新能源汽車產銷50萬輛以上,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先者。
一汽集團在加快自主品牌建設的同時,也沒有放緩新能源的研發步伐。2月25日宣布了其新能源戰略,到2012年,該集團計劃建成一個年生產能力為混合動力轎車1.1萬輛、混合動力客車1000輛的生產基地。
這一輪的新能源汽車競爭,國內四大集團都將目標鎖定在了核心技術層面,而非生產數量。6月2日,我國唯一的國家級電動汽車專利產業化試點基地——東風電動汽車產業園試點基地正式揭牌,東風汽車也在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的布局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東風電動車公司副總經理楊守武曾宣布,2009年初將下線東風自主品牌首款混合動力汽車,全年的目標銷量為5000輛。
東風汽車副總經理周文杰說,東風汽車將來在電池、驅動電機和電控上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專利,希望可以掌控戰略資源。
而國內最大汽車企業——上汽集團的新能源戰略也制定了時間表。5月4日,上汽集團召開新能源汽車建設誓師大會,明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目標:2010年,上汽的榮威750中混混合動力轎車將投放市場,實現綜合節油率20%左右;同時要確保世博會新能源汽車任務順利完成,向世博會的運營提供跨越四大系統(純電動、超級電容、燃料電池、混合動力),近千輛新能源車。
2012年,節油50%以上的榮威550插電式強混轎車將上市;同年,上汽的自主品牌純電動轎車也要推向市場,真正實現零排放。
上海汽車副總工程師、戰略與業務規劃部執行總監程驚雷稱,上海汽車新能源核心產業鏈建設,將重點抓好“五縱四橫”工作。“五縱”是指在整車集成開發、動力系統集成技術,以及“電池、電機、電控”這三大新能源最核心、產業價值最大的零部件系統等五大環節實現自主掌控。“四橫”是指整車與零部件的協同開發和商務安排、官產學研機制的深化、政府政策扶持、政府主導下的社會工程建設等四方面關系新能源汽車持續發展的社會化體系工作。
上汽成立了專門的新能源動力系統公司,總投資達20億元,并且還將在混合動力整車與關鍵零部件上各投入20億元,總額約60億元。
中國目前已經成長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面對未來的競爭,國有四大汽車企業集團已經提前布局,而這背后呈現的是中國汽車產業跨越戰略的日漸清晰,長安、一汽、東風、上汽已經走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路上。 叢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