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獺兔賣46塊錢,5萬只獺兔賣多少錢?快過年了,算算賬,合作鎮得勝牧業老總蔡圣兵笑得合不攏嘴。
今年43歲的蔡圣兵原來是跑汽車運輸的。2004年,他運貨到湖北,發現當地不少人養殖獺兔發了財,不禁也動了心。在經過詳細的考察后,當年,蔡圣兵引進了500只種兔,并利用得勝村原敬老院的幾間破舊房子和附近的一塊拋荒地,建起了兔舍,種起了兔草,邁出了養殖獺兔的第一步。
由于是外行,蔡圣兵創業之初便蒙受了巨大損失,一場兔瘟爆發,損失過半。吃一塹,長一智。為加強獺兔養殖的科學管理,蔡圣兵以15萬元的年薪聘請了一名專業技術員,這在當年可謂是一個驚人的“壯舉”。為了研究獺兔的習性,蔡圣兵還索性把床搬進了兔舍,一住就是數月。有付出就有回報,2005年初,蔡圣兵第一批兔子因其毛色上乘以每頭60多元的市場最高價出籠。2006年,德勝牧業還與全國最大的獺兔聯合會——中國尚林攀上了“親”,走上了“訂單”養殖之路。
針對目前獺兔市場供不應求的大好形勢,蔡圣兵萌生了和周邊農戶共同創業的念頭。“無償提供技術服務,無償或半價提供種兔,成兔則按市場價包銷。”蔡圣兵介紹說,2007年,得勝牧業開始了聯合創業的歷程。當年,志良、民主等鎮60多個農戶飼養了獺兔,年銷售量2.5萬多只,總收入近150萬元,戶均收入增加2.5萬元。
初次合作的成功,讓得勝牧業和養殖戶們信心爆棚。去年12月底,蔡圣兵捧回了啟東市得勝養兔專業合作社的燙金招牌,準備和鄉親們大干一番。今年,得勝牧業的面積將拓展20畝,帶動周邊農戶500戶,使合作社的獺兔養殖規模達到30萬只。蔡圣兵還計劃著要建起自己的冷庫和肉制品加工廠。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