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一座新的大型海水淡化工廠日前舉行了落成典禮,政府官員表示,該工廠有助于解決以色列長期淡水短缺的問題。
據美聯社報道,新工廠位于以色列北部城市哈代拉(Hadera)附近的地中海沿岸,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廠之一,可為以色列提供三分之二的飲用水,并將改變該國已經運行50年的“全國輸水系統”線路。
負責運行該工廠的IDE技術公司副總裁泰迪·戈蘭(Teddy Golan)表示:“到目前為止,政府壟斷了所有的水傳輸系統。但是我們發現,在海邊淡化海水比從北部的加利利湖(Sea of Galilee,以色列北部的主要水源)輸水更便宜。”
幾十年來,水資源一直是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鄰國沖突的根源之一。隨著海水淡化技術的發展,以色列政府開始尋求將海水淡化作為解決地區水危機的措施。2000年后,以色列相繼建設了許多海水淡化廠。然而,淡化廠的建設熱潮并非沒有爭議,環保人士擔心工廠對海洋生物會造成影響。
哈代拉工廠耗資4.25億美元(1美元約合6.83元人民幣),與其他需要加熱海水的大型工廠不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使用反滲透技術的海水淡化工廠,年設計生產能力為每年1.25億立方米淡水。據悉,位于以色列阿什杜德港(Ashdod)附近的一座更大的海水淡化廠預計將于2013年建成投產。
以色列國家水務公司的Mekorot表示,以色列投入了超過5億美元,將海水淡化廠與國家供水系統連接起來。
根據環保組織“中東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 Middle East)本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稱,由于常年降水不足,以色列北部的主要水源加利利湖近年來已跌創歷史最低水位。以該湖為源頭的約旦河在某些地段已接近干涸。
IDE技術公司總裁阿夫沙洛姆·費爾博(Avshalom Felber)表示:“海水淡化越多,我們對這些陸上水資源的消耗就越少,有助于它們回到其自然狀態。”
以色列環保組織Zalul的地中海沿岸協調員瑞維·費德勒爾曼(Rivi Federman)則認為,需要對海水淡化副產品的影響進行更多的研究,其中包括調查釋放到海洋里的鐵和養分的影響。
費德勒爾曼表示:“我們贊成海水淡化,但不能確定建設如此多工廠會產生什么影響。如同保護水資源一樣,海水淡化應該只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薛亮)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