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13日下午,國家環保部生態司副司長 生物多樣性辦公室副主任朱廣慶、中央民族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薛達元做客人民網環保論壇,暢談生物多樣性保護。薛達元教授表示,生物多樣性有三個層次上的含義,即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和基因的多樣性。
薛達元稱,生物多樣性這個詞廣泛使用大概是從1990年左右,因為這個詞從國外翻譯過來的,意思實際上是講的地球上的這些物種,包括物種生存環境,物種里面包括基因的多樣性,三個層次上,一個是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一個是物種的多樣性,還有基因的多樣性,除了這三種以外,還有對生態系統的一個過程,生態過程,這個生態系統里面的一些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之間的關系,生物鏈之間的關系,它也是生物多樣性里面的內容。
從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講,這個生態系統相當于生物多樣性的一個“國家”,里面包括了森林多樣性、草原多樣性、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海洋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這是大的。每一個森林里還分很多其他系統的多樣性,比如熱帶雨林群落多樣性、暖溫帶的闊葉林的生態系統是不同的,是多樣性。
物種方面主要講的是物種,動物、植物這些物種,全世界的物種估計大概500萬種到三千萬。全世界有記載的物種大概在150萬種。所以,物種的多樣性是第二個層次。
第三個層次,就是基因的多樣性。一個種里面,還有很多的基因,比如水稻,水稻是一個種,水稻里面有很多的品種,中國涉及的水稻品種資源有5萬份,成千上萬個品種、品系,就是基因的多樣性,因為它表達的性狀是不一樣的。 記者張莉、李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