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有建筑總面積達400億平方米,預計到2020年還將新增建筑面積約300億平方米,如果不節能,這些建筑的能源的需求將達到11億噸標準煤,等于4.5個三峽發電站的發電量。由于我國99%的建筑屬于高能耗型,寫字樓平均能耗是歐洲國家的7~8倍,日本的10倍。因此,以節能為特征的綠色建筑,就成為我國建筑業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必由之路。
自2006年頒布實施《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以及2008年《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和《公共機構節能條例》生效后,借助標準之力,我國的綠色建筑發展也逐漸駛入了快車道。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都積極開展節能活動。6月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向部機關各司局、部屬單位發出通知,要求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機關2009年開展“節能宣傳周”活動方案》。其實,民間的類似活動更頻繁。5月21日,飛利浦照明就主辦了“綠色之光點亮未來”綠色辦公建筑研討大會,與標準融合的先進技術與創新的金融手段,成為這屆大會的亮點,也將成為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繼續發展的“新動力”。
技術+標準=動力
2008年,中國政府發布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中,三分之一左右和推動綠色產業以及保護環境有關。在未來10年,中國綠色建筑市場改造的規模將超過30萬億元人民幣,這個巨大市場的存在,將不但成為中國經濟繼續發展的引擎之一,更將成為改變未來中國社會面貌的重要動力。
而綠色建筑科技和綜合解決方案的發展,也在展露這個市場的樂觀前景。以照明為例,如果在歐洲辦公樓宇照明市場,使用高效的照明方案,則每年可以節能10億~20億歐元。一向以市場反應敏銳著稱的飛利浦照明,計劃到2012年投資10億歐元,在節能產品領域研發及通過一系列策略性的長期合作和并購來鞏固自己在節能照明領域的領先地位。
“綠色轉換”是飛利浦照明正在進行的一項長期的綠色照明推進項目。在實現了全面的節能照明之后,辦公室、學校、工廠等場所的照明耗能將達到降低40%%的目標。僅在辦公室照明領域,飛利浦就已準備了包括先進的LED光源為代表的多種解決方案,既能順應建筑界最時尚的設計與裝修風格,又能在節能的同時讓身居其中的員工效率倍增。
融資,消解阻力的突破口
綠色建筑的收益雖然誘人,但是初始投資比現有設備投入高卻成為綠色建筑進一步迅速推廣的現實障礙。“誰來買單”成為決策之前需要反復衡量的問題。
政府補貼是有效途徑之一。2008年,中國政府推出了國家財政補貼推廣節能照明的項目,全年5000萬支節能燈的推廣任務圓滿完成,取得了預期的經濟與社會效益。今年,國家更是將推廣目標設定在1億支,而且推廣范圍更是擴充到家居、辦公室、工廠等更多的領域和行業,使得廣泛的社會階層能夠以經濟的價格體會節能照明的優越性。
但顯然,如果將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政府補貼上并不現實。綠色建筑市場的擴容,更要以市場化的方式和創新的思路來實現。飛利浦電子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首席營銷官梁漢峰先生提出了飛利浦的新理念:“我們不僅要在具體的產品和服務上給予消費者全面的解決方案,在飛利浦的綠色建筑發展規劃中,商業模式的創新才是更主要的努力方向。因此,我們不但提供產品,還將會提供資金支持,幫助那些希望進行綠色建筑投資、改造照明設施而缺乏初始資金的用戶啟動項目。”融資可望成為打通瓶頸的突破口。
在中國的綠色建筑的未來圖景中,標準成為主要的推力。但在標準之下,作為一項收益在未來的長效項目,綠色建筑的發展既需要先進的技術為依托,更需要得到財政方面的實際支持。只有標準、技術、資金三翼齊飛,節能的綠色之光才會照亮建筑的節能之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