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電訊報》最新報道,英國科學家宣稱,恐龍滅絕不是因為彗星或小行星等外太空星體撞擊地球,而是因為氣候變化。他們斷定,海水溫度在1億3千7百多萬年前突然下降9攝氏度,這是恐龍走向滅亡之路的第一步。
一些專家相信6500萬年前的一次巨變導致恐龍滅絕,比如彗星或隕石撞擊地球。但最新研究顯示,恐龍滅絕于一系列氣候變化,而這種變化首先起始于海水溫度突降。
在研究了位于北極地區的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的化石和礦物質之后,研究人員推斷,白堊紀時期大西洋墨西哥灣流發生了突變,這種情況幾乎必然導致全球恐龍滅絕。
主持這項研究的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科學家格雷戈里·普利斯(音譯)說,他們團隊研究顯示,1億3千7百多萬年前氣溫驟降時,地球正處于“溫室氣候”時期。那時的“溫室氣候”同今天非常類似。
普利斯發現,氣溫下降如此劇烈,以至于讓許多種原本生活在溫暖的淺海、陸地和沼澤的恐龍滅絕。“我們相信恐龍最有可能是一種冷血動物,它們需要溫暖的氣候來維持生命。”他說,“如果它們不能往南方遷移,等待它們的只有死亡。我們相信恐龍是逐漸滅亡的,而滅亡的原因非常可能是一系列氣候變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