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新近表示,“可燃冰”是世界公認的唯一的大宗可替代能源,是未來低碳社會的理想能源。未來國家要加大投入,統籌部署和制定“可燃冰”規劃。
張洪濤表示,現在各國都在加緊“可燃冰”研究,我國已經有了發現、評價的一些辦法,但勘查、開采技術還是發展瓶頸。張洪濤建議加速開展以下工作:一是盡快查明資源家底。二是加速研發勘探開采技術,比如鉆探工藝、工具研發等。三是制訂環境效應的評估標準,包括調查評價海底地形地貌、巖層性質、斷裂走向以及甲烷和二氧化碳泄露的控制。
“前提是國家要加大投入,各部門要聯動統籌部署、制定規劃,另外要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加緊培養復合型人才。”他強調說。
張洪濤建議,改善能源結構要采取“兩步走”的方式,當前加快開發利用天然氣,長遠則要開發“可燃冰”。“可燃冰”是世界公認的唯一的大宗可替代能源,是未來低碳社會的理想能源。當前全球陸域面積的20.7%、海域面積的10%都有“可燃冰”,是世界陸地上所有能源所含甲烷總量的3000倍,是全球有機能源、化石能源總能量的2倍,儲采比至少是1000年。
根據我國中長期能源規劃,到2020年天然氣的預測產量將達到1800億~2200億立方米,在能源結構比例中從只占3%上升到8%~12%,核電將達4000萬千瓦,水力發電將達2.9億千瓦,風電將達3000萬千瓦,太陽能將達200萬千瓦。
張洪濤表示,按照最樂觀的估計,我國10年~15年內爭取完成“可燃冰”的評價、勘查、開采等相關研究,并開始一定的商業研發。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