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量供應國之一。中國清潔發展機制網顯示,截至2009年5月26日,國家發改委批準的CDM項目已達2062個。2012年,《京都議定書》將到期,業內對未來諸多不確定性的探討日益升溫。無論未來的游戲規則怎樣變化,該領域的持續性價值將繼續存在。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國際CDM買家的政策導向值得關注。在風電項目集體遭遇EB重審尚未平息之際,大水電項目可能成為EB的下一個拒絕項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當大批中國風電CDM項目因低電價被聯合國CDM執行理事會(EB)質疑,要求打回重審之際,我國的大水電CDM項目也進入了歐盟拒絕的視線。
就在3月份,歐洲最大的二氧化碳期貨交易中心——歐洲氣候交易(ECX)所實施了一項新的決議,禁止大型水電項目的核證減排量(CERs)。“根據各方反饋的意見和數據,由大水電CDM項目產生的CERs將不包括在合格的CER類型當中。”ECX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歐盟是核證減排量的最大買家,中國出售的核證減排量占世界總額的70%,而水電項目有近40%都在中國,ECX的這一紙‘封殺令’,對國內還在開發中的20兆瓦以上的水電項目將會是致命一擊。”英國愛斯凱有限公司中國區首席代表黎東對記者表示。
在CDM的國際買家看來,ECX的這一動作已經明確傳遞出歐洲乃至國際CDM市場緊縮的信號。
風電被拒效應的傳導
ECX做出這一聲明并不突然。
據了解,由于大水電項目的水電工程的建設對生態與環境造成了各種復雜的影響,來自環保組織以及NGO的質疑一直不斷,更有指責稱,大水電淹沒的植被和移民產生的碳排放比項目能減少的排放還要多。
黎東對記者解釋,這些反對意見如今正成為一個話柄,“如果真正做一次碳排查的話,項目本身產生的的減排量還是遠大于建設過程中的碳排放的。”黎東說。
在黎東看來,ECX的這種決定與聯合國CDM執行理事會政策方面的決定密切相關。背后的潛臺詞很有可能是,從2013年開始,大水電CDM項目產生的CERs就不會再被允許在歐洲來抵消他們的減排義務。“商業機構有這種反應也就說明政策其實已經悄然而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