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商務部發布的秋季對外貿易形勢報告,前三季度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起88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超過100億美元。其中,歐盟對華發起4起貿易救濟調查。
2009年前9個月,中國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24.1%,從歐盟進口同比下降幅度為9.2%。
然而,在貿易問題上,歐盟還有另外一個擔憂,即難以協調的匯率政策。
因此在峰會前一天,歐盟金融與經濟事務委員阿爾穆尼亞、歐元集團主席容克以及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將與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就匯率問題進行商討。
歐盟擔憂如果中國繼續讓人民幣盯住弱勢美元,且其他亞洲國家也壓低匯率以保持對中國的貿易競爭力,那么出口同樣占經濟主要部分的歐元區,將會因歐元走強而承受大部分負擔。由于人民幣盯住不斷走軟的美元,自3月來人民幣有效匯率已降低9%。
然而,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周訪問中國時,中國并未就匯率問題進行任何表態一樣,此次歐盟經濟三巨頭前來施壓人民幣升值的努力,也很可能無果而終。
一位對歐盟貿易政策有直接建議權的官員告訴本報記者,歐盟長期對人民幣匯率問題保持追蹤和關注,這個話題或繼續在明年春天中歐高層經貿對話上提及。
中國方面,預計將繼續向歐盟要求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然而歐盟官員表示,歐盟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是一個技術性評估,最新技術評估將在明年上半年推出,“因此,在此次峰會上不會就市場經濟地位有所進展”。
中歐關系新紀元?
盡管歐盟反復強調市場經濟地位是技術性評估,但最終難以付諸實施的阻礙,還是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分歧。
霍爾斯拉格說,目前在27個成員國內,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持支持和反對意見的力量幾乎持平。“對于中國最希望從歐盟得到的市場經濟地位和解除武器禁運,明年之內都不太可能完成”。
歐盟27國在對華政策上的分歧,一直都是阻礙中歐關系向前繼續發展的一大瓶頸。無論是成員國還是中國,都傾向于注重國家之間的雙邊關系。但12月1日即將生效的《里斯本條約》,以及隨之而來的歐盟對外事務的機構變化,或許將為中歐關系帶來契機。
首先,歐盟外交事務機構調整后,歐盟駐外國代表團中,將增加來自成員國的外交力量,而成員國駐該國外交人員的數量將隨之減少。這一變化正如歐盟委員會的發展一般,時至今日,雖然歐盟委員會各委員都來自于不同成員國,但更多追求的是歐盟的統一利益,而逐漸摒棄各成員國的單獨利益。
第二,自《里斯本條約》生效后,多數表決制的應用范圍將會擴大,甚至在一些對外事務中,多數表決制也可能代替一致通過制度,這也就意味著,成員國之間的分歧更容易達成妥協。
最后,新一屆外交機構的人員將達到3000人左右,這將有助于改善索拉納一直抱怨的歐盟外交領域人手短缺問題。
11月30日的中歐峰會,將是歐盟通過《里斯本條約》以及外交機構著手進行改革后,中歐領導人的首次會面,這將有利于中國了解歐盟外交在戰略以及事務方面的變化。
“這一系列將會對歐盟與中國這樣的主要力量的戰略關系產生積極影響,但優先問題應該是明確定義歐盟的利益以及目標”,霍爾斯拉格表示。
然而,重組歐盟的外交理念和機構必然是一個長期過程,在短期內,中歐關系或許還將經歷壓力。這是因為《里斯本條約》生效后,歐洲議會的權利將進一步擴大,而議會經常傾向于在人權等問題上,向中國施壓。
因此霍爾斯拉格認為,2010年在中歐關系中重要的一步,應該是歐盟給予中國積極的表示。歐盟需要以更加務實的態度對待中國,尊重在價值觀、意識形態方面的差異。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則是加強雙方在地緣政治方面的共同利益。這在以往,正是中歐關系相比于中美關系所欠缺的,“中亞、非洲和印度洋都應該成為中歐的共同利益所在”,他說。
搜狐證券聲明:本頻道資訊內容系轉引自合作媒體及合作機構,不代表搜狐證券自身觀點與立場,建議投資者對此資訊謹慎判斷,據此入市,風險自擔。袁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