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風能,發展風電,變害為利,阜新發展風電產業這一利國利民項目,得到當地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他們積極動遷,合力修路,努力為風電場的早日開工建設爭取時間。
上項目需要資金,打造百萬千瓦風電城需要投入上百億元的資金,這對于財政困難的阜新來說,無疑只能望“風”興嘆。怎么辦?要上大項目,發展大產業,雄厚的資金從哪里來?好風憑借力,阜新市委、市政府積極開動腦筋,開放思維,決定“借風招財”。市主要領導帶頭,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奔赴全國各地開展大規模招商,全市上下積極爭取。在當地風能資源優勢和良好發展環境的吸引下,華能新能源產業控股有限公司、武漢凱迪控股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風電集團等一批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開始把投資發展目標瞄向了阜新,成為在阜新投資發展風電產業的先行者。
在規劃發展風電產業中,阜新市委、市政府還充分認識到,要把風電作為一項大產業來抓,成為全市多元化產業結構的重要一極,必須延長產業鏈條,實現產業集群化。于是“以風能資源引進裝備制造業,拉長風電產業鏈”,在阜新市上下達成共識。他們首先利用并發揮當地企業的資源和設備優勢,對內積極引導一些裝備、鑄造企業生產轉向,培育開發風電配套產品。當地的支柱企業、一直以開發生產鋼結構產品為主的大金集團,在阜新市委、市政府的正確引導和大力支持下,適時投資上馬了年產700套風機塔筒項目,這不僅使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同時也滿足了當地風電產業發展的配套需求。與此同時,阜新對外開展“捆綁式”招商、產業鏈招商,相繼引進了風機輪轂、風電法蘭盤、風電箱變、風電控制系統等項目,加快了風電產業集群的形成。
風能開發加速轉型步伐
目前,阜新以風電為標志的新能源產業異軍突起,眾多央企和風電開發商紛紛看好阜新,并搶占一席之地,借“風”發展。
華能公司一馬當先,在阜新注冊成立分公司,并確定建設裝機容量100萬千瓦的風電場。他們于2007年9月投資10.28億元,開工建設華能阜新風電一期(高山子)10萬千瓦工程項目,經過近10個月的緊張施工,67臺1500千瓦風電機組于2008年6月末全部安裝完畢,并網發電,截至今年上半年,該風電場已累計發電2.2億千瓦時。2008年5月,華能公司又投資31.01億元,開工建設華能阜新風電二期(阜北)工程,該工程安裝200臺1500千瓦風電機組,裝機總容量達30萬千瓦,為目前全國最大單個風電場,截至今年5月31日,200臺機組全部吊裝完畢,實現并網發電。同時,華能阜新風電三期(彰北)10萬千瓦工程上半年已開工建設,年底也將并網發電。
隨著阜新風電產業的快速建設和發展,相關配套產業項目投資商也紛至沓來。如中國風電集團為阜新引進了新疆金風科技集團生產制造風電主機項目,華能、大唐集團為阜新引進了廣東明陽年產200臺1.5兆瓦主機和葉片項目,進一步拉長了阜新風電產業鏈。
豐富的風能資源、優質的軟硬環境和國家扶持風電開發項目的優惠政策,使阜新越來越成為眾多風電開發企業的“投資洼地”。今年,阜新續建和計劃新開工風電項目120萬千瓦,總投資121.9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阜新全市風電項目并網發電裝機容量達42.5萬千瓦,位居遼寧省第一。到年底,全市并網發電裝機總容量將達到72.5萬千瓦。
在加快推進風電產業發展的同時,阜新市委、市政府還結合實際,科學調整完善發展目標。根據測風數據顯示,阜新風能生生不息,發展風電產業大有可為。為此,阜新在原來已確定建設180萬千瓦風電城的基礎上,重新制定全市風電產業發展規劃,即到2015年,全市風電裝機容量達到360萬千瓦,到2020年達到400萬千瓦。預計在未來5年內,阜新風電產業將實現產值200億元以上。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從根本上推進了阜新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了阜新轉型振興的步伐。
風電,正在成為阜新煤炭資源枯竭后一個新興的重要支柱產業,一座氣勢恢弘的“風電之城”正在崛起。阜新,正在實現從“煤電”到“風電”的轉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