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拉回5萬廣告,17歲搞定深圳演藝圈
“深圳的明星演唱會、各類模特大賽基本都是我們這幫人運作的。”2007年,丁仕源靠著手頭握有的大量媒體、客戶資源跟朋友合開了家文化公司,頻繁運作演唱會和模特大賽項目,張學友、周華健、蔡依林的演唱會,世界最佳模特大賽、國際小姐大賽、世界魅力城市小姐大賽等等,他都有份。
哪里來的資源?“從14歲開始累積到現在。”14歲那年,丁仕源抱著印有幾百家服裝公司的資料跑去《中國服飾》報社應聘記者,被報社主編投以看外星人一樣的眼光。他倒不怯場,跟主編侃起了廣告經營理念,“這么多報社,你的優勢在哪里?企業做活動,得自己策劃得邀約媒體,成本高效果未必好。但報社不同,天然具備良好的策劃資源和媒體關系,完全可以把策劃活動、媒體邀約和廣告打包成套餐一起賣給客戶。”一番頗具現代媒體公關理念的辭令把主編說動了心,點頭允了丁仕源的兼職記者要求。
利用周六日和“逃課”時間,丁仕源做起記者兼廣告業務的工作,每次從龍崗坐一個半小時的公交趕到報社,再去參加新聞發布會、見客戶,回到家常常兩三點鐘。一個14歲的小孩對著三五十歲的企業高管大談廣告業務,這個場景光想想也很穿越,不過丁仕源卻覺得自身優勢很明顯,“他們不忍心拒絕小孩子,只能聽我講。我會給他們分析每個報社的優勢和劣勢,在我這里做廣告他能得到什么。留張名片,請他們自己選擇。回訪率還蠻高,最高拉過5萬塊的單,最多一個月拿過四五千塊薪水。”14歲,丁仕源已經知道,想要打動別人,先得告訴對方能從自己這里得到什么。
3年輾轉了3家報社,丁仕源做了個總結,記者、廣告、策劃活動這三項業務里,策劃活動最賺錢,雖然自己在報社也做過活動策劃,但都是些表面工作,更內幕的操作如資金分配、獲取贊助等等還不清楚,干脆跳槽到一家文化集團出任娛樂部總經理,真正跟模特賽事、演唱會運作掛上了鉤。
“12歲的時候我就想,這么小的年齡要做點事,新興產業機會更多。例如我作文好,可以搞傳媒;我很潮,色彩感覺好總愛混搭衣服,也可以走時尚產業;當然還得懂點營銷和心理知識,看眼神表情摸客戶心理。”12歲的丁仕源一口氣報了4門夜校課程,新聞學、心理學、營銷學、服裝形象設計,“我沒考證的興趣,就是要把知識學著。”
花5萬置辦“工作服”,唯恐“被潛規則”
14歲以前的丁仕源每個月有兩三千的零花錢,手里把玩著最時尚的手機和mp3,衣服一定要搭得花花綠綠,鞋子非混雜六種以上顏色的不買,發型每一兩周不換一次不算酷,還得是雞冠頭、爆炸頭、掃把頭才合心意。14歲以后的丁仕源知道要穿牛仔褲、T恤,或是時尚型的商務裝,覺得Gucci、LV的包包有沉淀感,更適合在時尚商務圈子里混身份,去香港也一次性花過5萬塊購置行頭來打點自己。
17歲時的丁仕源做到公司管理層,學會用模棱兩可來混淆自己的年齡,常用“跟你差不多大”回應對方,減少不必要的合作與管理阻力。17歲時的丁仕源進入娛樂圈,19歲時已發出“娛樂圈太亂”的感慨。“常常收到女模特的曖昧甚至露骨的短信,‘想你啊’、‘什么都愿意付出’這類的,也有表達只要能得獎可以接受評委潛規則這類的。”此時丁仕源就會打起“太極拳”。“一定要劃清界限。做我這行的不能跟任何一個模特有任何事情,當然,也不能得罪他們。”討厭這種亂象,丁仕源逐漸把公司方向轉到男模大賽或從大學里挑選女模特,“大學生相對簡單。”
“娛樂圈里愛忽悠的也很多,總有些人宣稱自己跟某個明星或明星的經紀人很熟,可以拉明星來做活動,甚至杜撰假合同騙人。”丁仕源今年初差點被騙,某個圈子里的人自稱可以搞定周杰倫,愿意把另一個合伙人踢走轉而跟丁仕源合作,“明顯人格有問題,又沒營業執照,怕被忽悠沒答應。后來果然出了事,這人騙了別人的錢差點跑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