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解說:2009年10月22日上午,中美清潔能源務實合作戰略論壇舉行了開幕儀式。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親自出席,并發表講話。
李克強(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兩國都是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都需要保障能源供應安全、應對氣候變化。雙方在發展清潔能源上各有特點,但合作的潛力很大。
解說: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也通過視頻,闡述了觀點。
希拉里·克林頓(美國國務卿):我們在關鍵時刻召開了此次論壇,在未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國際社會將齊聚哥本哈根,制定應對氣候危機的全球協議,我們為此次論壇所做的努力,將有助于我們的星球長享太平。
解說:開幕式之后,與會的中美兩國政府官員、學者和企業家,分別在六個分會場,就有關清潔能源的不同話題,進行了討論。
同期:你最想同美國發展的是哪個領域的合作?
同期:最希望合作的領域是智能電網的建設,特別是玉米秸稈的生物質能源的利用方面,希望跟美方合作。
同期:我希望在太陽能的利用上,特別希望跟美國朋友有成功的合作,謝謝。
同期:好,論壇的一個特點是要務實合作,戰略層面交流,務實合作落到實處。
解說:幾乎就在同一天,國際原油市場價格突破了每桶82美元,這是自2008年末以來,原油價格所達到的最高點,比一年中最低點的45美元一桶,上漲了76%。這樣的巧合令在場的人們再次感受到了清潔能源所肩負的責任。
法蒂赫·比羅爾(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博士):如今關于石油的情況是,有能力增加石油產量的國家已經越來越少了。
解說:法蒂赫·比羅爾博士是國際能源署的首席經濟學家,主管能源政策經濟分析工作。國際能源署成立于1974年,世界遭遇石油危機之時,它的任務是致力于預防石油供給的異動、以及提供國際能源領域的情報。此次,比羅爾博士作為國際能源署的代表,出席論壇。
法蒂赫·比羅爾: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可以增加石油的產量,比如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石油產量高度集中在幾個國家,導致世界上55億人口的石油消費都要依賴這幾個國家的決定,因此我認為這使得能源與地緣政治學的關系將會變得越來越緊密。這幾個國家都集中在同一地區,該地區也成為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地區。
解說:根據國際能源署統計,目前,美國年消費石油在9億噸左右,約占全球總量的25%,位居世界第一。而中國,年石油消費量在3億噸左右,約占全球總量的8%。現在中國的人均年石油消費量只有0.2噸,為美國的二十分之一,為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但是,中國的人口規模與經濟規模,以及持續的增長,都意味著對能源消費的巨大潛力。
周大地(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有13億人口,13億人口都去像美國這樣去消費的話,人家說了,一個地球不夠,得倆得三。
解說:周大地,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原所長。這次,他以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的身份,參加了這次論壇。
周大地:即使沒有氣候變化,中國也很難去照搬西方現在這種,建立在資源高消費的,大量使用能源這種發展模式。
解說:不僅僅是比羅爾和周大地,世界上大多數專家都會同意,依賴石油絕不是長久之計。真實的案例就發生在眼前,像委內瑞拉和巴庫、如今已經變得蕭條冷清。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以來,世界能源有三分之二以上取自石油和天然氣。當危機到來時,人們常常注意到的是它們價格和儲量,但卻忽視了一個更為致命的問題 —— 結構。
曹士和(香港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因為石油有兩個大的戰略地位。
解說:曹士和,香港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專程到北京來參加論壇。在世界范圍內,至少有數億與曹士和年紀相仿的人,親身經歷了石油的鼎盛時期。
同期:你將進入一個激動人心的無比精彩的新世界,1960年代的世界。
曹士和:石油既是我們所有交通工具,不論是軍隊的,民用的,飛機,地上,海上,它是唯一的主要燃料。第二個的話,它是主要的我們四大合成材料的原料,從石油提煉。四大合成材料,我們目前為止所用的室內所用的東西,我們工業里面用的所有的塑料儀表板,這個電機殼,甚至有一些發展很多的通訊的一些東西,全是從石油提煉的。
解說:正如人們形容的那樣,石油像工業和經濟發展的血液一般,創造了一個璀璨輝煌、令人屏息的工業文明。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