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門一關,出路在哪
對于那些地處偏遠荒地的電站項目來說,答應的補助可以一拖再拖;申報補償的手續可以頻頻設卡;曾經并未告知的各項稅收也紛紛去電站“探望”——既然你電站建在這了,還能長腿跑了不成?
對于那些被政府連哄帶騙到某地開始投資建廠的光伏企業來說,慢慢便發現政府叫他們來不是為了指導他們發展,規范他們生長環境,協助他們解決并網困難的,而是敦促他們加緊生產,干預他們企業經營,偷瞄他們資金進賬。發展迅速的大型企業趁地方政府陶醉于所創政績之時成功將二者拴在一根繩上;還處于成長的迷茫中的中小型企業只能一邊自謀出路消化那些被政府“鼓勵”出來的產能,一邊應付來自源源不斷被政府喚來的良莠不齊的新企業的沖擊。如此惡性循環,被憋在車門里的光伏企業究竟如何是好?
都說上帝在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那么,請看看你周圍的車窗吧,也許那里便是你擺脫桎梏的途徑。
首先,車窗沒有門大,是在提示企業們放下身段腳踏實地。
光伏行業剛剛在國內發展伊始,中國光伏企業就迅速展現出其驚人的爆發力,立即攬下組件業的半壁江山,令那些光伏“前輩國”們刮目相看。于是,行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浮躁之風也彌漫開來。無論是物質上過剩的產能,還是心理上膨脹的自信,都為光伏業的發展路障埋下伏筆。無論是行業元老們,還是為了光伏光鮮外表而入行的企業,都該是靜下心來調整疾馳腳步的時候了。地方政府瘋狂助推固然是促使不景氣的行業現狀的原因之一,但是企業的盲從以及僥幸心理難道就可以忽略嗎?因此,只要是為了更加長遠可持續的發展,任何企業都應戒掉只顧做大的“毒癮”。就像阿特斯甘于在多晶硅利益暴漲階段不去涉足,只是保持15%至20%的相對“微利”,因此逃過硅片價格下跌時帶來的重創,這種清醒應該是所有企業該借鑒的。
其次,車窗的方正,是在告誡光伏企業們要自律自強。
由于光伏產業的相關法律還在不斷醞釀之中,因此行業自律便是目前光伏企業要遵循的游戲規則。地方政府選擇光伏做獵物也是因為這個行業的弱點暴露,讓其覺得有機可圖。因此,想變強先自律,嚴格保證自己的產品質量,不受行業糟粕的低價競爭所拖累,公平合理的發展,嚴格遵照環境保護的要求,先將自己完善的“百毒不侵”,自然會將他人的左右程度降到最小。而接下來的自強,便化被動為主動,在被政府“綁架”之時有底牌可亮。增加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對地方政府的規劃要靈活接受,而非逆來順受。
最后,車窗的透明。是在告訴企業往往看上去有安全感的厚重車門,卻不如能看得見背后風光的小小車窗更加真實。
在一個政治與經濟結合過度緊密的特殊市場環境里,政府身份似乎讓人看了更有安全感。但是,經濟必然會以市場為主導,過度崇拜政治帶來的方便快捷,只會溺死于眼前的安樂之中。地方政府不是萬能的,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偉岸,而真正有能力主導行業發展的恰恰就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光伏企業和廣闊的市場藍海。因此,打著尋求政治庇護“小算盤”的企業們也該清醒了,過分的信任所謂權威和主動地投懷送抱都是在偏離行業發展的主路。
地方政府出沒,請注意
如果地方政府仍未警覺,那么在光伏產業行駛的大路上,似乎也應該立上這樣的警示牌:“地方政府出沒,請注意”。如此諷刺的場景若是真的出現,地方政府是否該反思了呢?
反思之一:認清自身職責,為自己頭上澆一盆涼水。
地方政府本應對所轄企業的發展起到監督協調的作用,而非一味的“主導”。無論對光伏企業是扶持還是榨干,地方政府拿出去和收回來的都是納稅人的錢,所以不能縱容其肆意妄為。因此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基礎應是符合百姓的利益。發展新能源有益于人們是毋庸質疑的,但是良田尚有雜草,政府不應只顧拔苗助長而忽視雜草的破壞性。因此,在引進光伏項目時要客觀全面的規劃其發展方向,有協助也有限制:對企業和項目引進的門檻要適度,不能低到沒有底線;對于生產中有污染的無良企業應該毫不留情的根除,對于借機圈地的企業也應有所規范,而不能受一時利益蒙蔽而包庇;對于向企業的扶植政策尤其財政部分應適度透明化,接受民眾監督,避免因為自己的過分溺愛,最后投資一去不回,更不能讓路條成為政府謀利的工具;對于企業發展道路應適當指導而非“主導”,不能用政治因素過多干擾企業前行。
反思之二:指導新興行業,先要自己成為專家
目前內憂外患的光伏行業仿佛進入了“瓶頸期”,行情的持續下跌讓還不會走路就已經會跑步的光伏行業陷入茫然之中。一直只是坐享其成的地方政府難道還在以門外漢的身份看熱鬧嗎?因此地方政府更應該比企業更加高瞻遠矚,而非將政府也做成“企業”與之爭利。 大的方面,對于光伏行業,地方政府理應比身處其中的企業對其了解的更為深刻全面,同時也要準確理解國家政策并協助實施,而不是拿自己的利益標準去解讀國家標準。細節方面,地方政府要多了解行業相關的技術、管理等內容,協助光伏行業逐漸擺脫“三頭在外”的困境,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國內并網難題的解決。
如果本該良性互動的雙方卻被利益的鏈條牽線搭橋,最終結果可想而知。許多地方政府已經為自己的狂熱而付出慘重代價,接下來的行程也該清醒清醒,揮手告別自己的黃粱一夢,別再把自己的“車”變成光伏行業的“牢籠”,而是伴隨這個還很稚嫩的行業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