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為市區及四縣市服務
據韓化雷介紹,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最擔心的是垃圾量不夠,有個例子就是泰安某垃圾焚燒發電廠設計日處理3000噸、可實際每天只有七八百噸垃圾原料,導致機器無法正常運轉。而濟寧地區的優勢就是有充足的垃圾供應。
居民生活每天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為何還擔心不夠呢?“運輸成本比較高,同時國家要求地方政府給予發電補貼和垃圾處理補貼。有的地方并不想交錢,于是隨便找個地方填埋了事。”韓化雷解釋。但這樣并不明智,垃圾處理點越多,二次污染越多。現在委托我們處理垃圾,雖然需要支付費用,但只要垃圾運到這里就沒后顧之憂了。
據了解,該項目正式投產后,可消納濟寧城區及兗州、嘉祥、汶上和曲阜4縣市的生活垃圾,并逐步將原填埋場存放的垃圾清挖后焚燒處理。垃圾運到此處,先放入地料池存放,兩三天后,放入焚燒爐,有機物燃燒產生熱能,由專業設備轉換為動能再由發電機轉化成電能,最后經過18公里的兗州大安變電站并網。項目預計年發電量約1.9億千瓦時,上網電量約1.6億千萬時。
“上網電價是0.46元/度,每度電有0.25元的補貼,還有每噸垃圾49元的處理費,有了這些政策支持,我們經營起來相對寬松。”韓化雷說,包括廠區拆建、電網架線,政府和各機構都給予了支持。
記者還了解到,垃圾焚燒發電設備運行時需要兩三千立方的水來進行設備冷卻,進水、排水管網尤其重要,“雖然對水質要求不高,但量一定要大。”經過當地部門協調,進水管網接自任城監獄的魯西礦業有限公司,那里煤井排放的水經過雜質過濾等簡單處理后即可使用,生產后用水則經過凈化達到國家處理標準后排放,生活用水和雨水凈化后通過排水管網排放到洸府河。
能否惠及更多縣市有待觀察
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一輛輛印有“曲阜環衛”、“兗州環衛”等字樣的垃圾車進入廠區,在地磅上稱重后把垃圾卸到地料池。“像曲阜,離這里比較遠,就建有中轉站來減少運輸成本。”韓化雷說,“即便這樣,比起垃圾填埋和他們自建發電項目,還是經濟實惠的。當然,除了經濟效益的比較,相信大家現在更注重的是社會效益。”
“其實現在技術完全符合再建、擴建條件,但還是像前面說的,必須有充足的垃圾供應量才能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否則,多建也是浪費。目前鄒城每天可供垃圾400多噸,在我們的考慮范圍之內,不過屬于中長遠規劃了。”韓化雷表示。
韓化雷告訴記者,眼下阻礙垃圾發電服務更多縣市的原因,主要是成本問題。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成本主要有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發電收入主要由垃圾處理補貼費和發電收入兩部分構成。其中垃圾處理補貼費由焚燒發電項目所在地的政府支付,但無全省或是全國統一標準。因此,可以說垃圾焚燒發電企業能否盈利的首要條件是政府支持。垃圾處理補貼費和上網電價的定價標準則直接決定了垃圾發電廠是否能夠維持下去。
“隨著我們這里垃圾回收、處理、運輸、綜合利用等各個環節技術不斷發展,工藝越來越先進,垃圾發電可能成為最經濟的發電技術之一。其次,濟寧的煤炭資源豐富,火力發電占據主導地位,使垃圾焚燒具備無可比擬的條件。”李世存最后表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