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氣化站從沒燒過秸稈
村民們說,2008年聽說要建這個站,大家都很高興。因為一來大家農忙生產的秸稈有地方“消化”了,不用自己燒了;二來,他們還可以用上秸稈燃氣,比用液化氣要省錢。雖然當時周里社區要向每戶裝秸稈液化氣設備的村民收取500元的“初裝費”,但考慮到這兩點好處,很多人都交了錢。
讓大家沒想到的是,這個站建成之后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首先的問題是站雖然建成了,但是此后并沒有任何人來村民家里收取秸稈去燒氣——村民們的秸稈還是無處可去。村民們稱,這個氣化站在不長的運營時間內從來就沒有燒過秸稈,燒的是麥殼,并且這些麥殼也不是從村民們家里收來的,而是社區掏錢到別處買來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原本宣稱“廉價清潔”的秸稈氣作為燃料根本不合格:輸氣時斷時續,氣壓不穩、純度不夠,點不著火等各種“不給力”情況經常出現,以至于大家用了沒幾天就不樂意用了。
社區書記這么說:設備有安全隱患所以關停
據了解,秸稈氣化站采取的是屬地管理,管理方就是秣陵街道周里社區。周里社區的朱書記對記者稱,當初液化站建成后,有關部門把它移交給社區進行管理。雖然建成時間是2008年底,但由于存在一個調整設備的時間段,這個氣化站實際投入運轉的時間則是2009年6月底。
對于氣化站的關停時間,朱書記對村民們反映的“2個月”持有不同說法。他說,氣化站的關停時間是2010年8月左右。他表示,關停的原因主要是出于安全角度來考慮的,因為使用中發現有兩方面安全隱患:一是設備的某個零部件溫度過高;二是外部輸氣管道存在泄漏的情況。“當時南京剛剛發生“七二八”事故,各級政府部門都在抓安全生產這塊。所以我們決定關了它。”
為何村民反映氣化站建成后并不燒秸稈,而是燒稻殼?朱書記稱,當初氣化站移交時,廠方的工作人員就很明確地告訴他們,這個氣化站只能燒稻殼,不能燒秸稈。他表示,稻殼也是“秸稈”的一種。
廠方工程師這么說:設備沒有問題,燒秸稈比較費事
周里村秸稈氣化站所采取的設備是否真的很“脆弱”?6月9日下午,記者聯系上氣化站設備的生產廠家,南京萬物新能源科技公司。該公司工程師劉先生表示,他們的設備不存在任何質量問題。劉工程師稱,周里村秸稈氣化站的設備是他負責安裝調試的。這些設備安裝完成后,也經過省級部門的驗收,所以完全合格,不可能用了不久就出現問題。
劉工程師還明確表示,他們的設備根本不是“只能燒稻殼”,除了稻殼,秸稈、稻草、芝麻稈等都可以采用作為原料來生產燃氣。之所以有些秸稈氣化站管理方不愿用秸稈作為生產原料,是因為秸稈的含糖量比較低,燃燒值也低,采用秸稈作為氣化站的生產原料必須要經過切割、打壓等一些列程序,比較費事。此外,社區在向村民回收秸稈的過程中,有些村民會向社區索要費用。
江寧有20個秸稈氣化站,運營現狀都堪憂
據了解,周里村秸稈液化氣是由江蘇省農林廳、財政廳牽頭實施的項目,由南京市、江寧區兩級政府部門主管,屬于江蘇省重點打造的“農村清潔能源工程建設項目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像這樣的秸稈氣化站在江寧區總共有20多家,總投資高達數千萬。
記者采訪時發現,目前這20多家秸稈氣化站的運營現狀著實令人擔憂。一些基礎領導向記者坦言,省、市、區政府只是負責投資建造氣化站的費用,但并沒有明確氣化站移交后的運營經費從哪里來。實際上,他們社區為了維持氣化站運轉,每年要額外支付4萬多元的費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