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金德鈞認為,房企做綠色建筑是大勢所趨,因為“國家在城市建設上要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這個時期就是需要建立生態型城市,提高城市發展質量,房地產開發也要順應這一形勢。”
建筑成本與經濟效益的博弈
實踐綠色地產,成本被認為是一大問題。據業內人士估算,跟普通住宅相比,做綠色建筑將會增加7%-8%的建造成本,這是一筆不小的投資。在去年舉辦的第五屆中外綠色地產論壇上,眾多實際參與綠色開發的開發商就表示,綠色地產開發投入較多,而政府金融政策對其支持力度不夠。
但在建筑成本與經濟效益的博弈中,也不缺乏成功的范例。招商地產的綠色實踐就證明,成本與效益可以轉化。以其旗下泰格公寓為例,泰格公寓的綠色技術的增量成本約為1000萬元,每年可以節約電費200萬元,投資回收期僅為5年。
更多行業內人士認為,綠色建筑毫無疑問是以后發展的大方向,但從目前實際狀況來看,綠色建筑短期內將仍然只是大開發商的游戲。“當然,投入使用后會節約不少成本,住宅總量大的開發商三五年就能收回成本,還能享受此后的節能效益。但對于只負責建房、沒有后期管理的小開發商而言,投入后的回報將是一個未知數,很少有人會去嘗試。”龍崗一本土開發商如是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