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像一個引導基金,可以先拿一部分錢來作為引導式的基金,不管是財政直接補貼還是以基金的形式,這必須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不能說這5900億元全部靠政府直接補貼給節能主體企業,或者直接投資在里面。”王禹淇認為這種金融引導手段是實現9大節能工程投資兌現的最好方式。
在王禹淇看來在“十二五”節能工作中,政府更多地起到一個引導角色,通過政策鼓勵、資金支持來幫助企業更加高效、自覺地完成節能計劃。在這一點上,資深節能專家、原中國節能促進項目辦公室執行主任王樹茂也很認同,在他看來,從更好地引導節能目標實現的角度來講,政府還有很大的作為空間。
王樹茂認為,此次規劃也將政府在工業節能方面的角色介紹得很清楚,即在“十二五”時期政府將對鼓勵發展的節能項目,其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先進節能裝備,在規定范圍內免除進口關稅;研究完善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的稅收優惠政策;完善熱電聯產項目的建設投資、電價、熱價等政策,有序發展熱電聯產項目。研究完善鼓勵企業建設利用余熱余壓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熱電聯產項目等的電力上網政策。
對于《規劃》的出臺,相當多的企業持積極態度。中能服(北京)節能投資有限公司是一家為電廠、鋼鐵等行業進行余熱回收集中供暖服務、余熱發電服務的公司,該公司企劃部負責人吳娟告訴本刊記者:“我們對《規劃》的出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在《規劃》目前還沒有產生直接影響的碳交易市場,北京一致人和國際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智良對本刊記者表示,《規劃》中的節能新政對于像她這樣以做碳交易為主的公司來說影響不大,但是對做合同能源管理和節能技術的公司有著深遠影響,“這個規劃的出臺將讓他們的業務領域進一步擴大。”
市場誘導
王禹淇認為,節能主體企業、節能服務商和節能設備制造商,這是節能市場的三大主體。通過《規劃》的出臺,政府將起到三者之間橋梁的作用,不僅能夠平衡三者的利益,更會最終使三者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完善市場體系。王禹淇表示,目前我們國家的節能服務商和節能主體企業之間還缺乏一個良好的橋梁。“現實的情況是政府要求大力推動節能事業,而企業又追求利潤最大化,如何找到一個點去平衡?”如何讓這個市場形成良性發展是當下一個迫切的任務。除了橋梁的作用以外,政府以政策法規給節能事業帶來的強制性,將會使得那些因為覺得無利可圖而不為所動的消極節能的企業主動去做節能工作。
《規劃》的頒布,還會對“兩高一資”行業產生重要推動作用。為湖南華菱湘鋼鐵有限公司(下稱“華菱湘鋼”)做節能服務的融智力匯(北京)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君強對本刊記者表示,《規劃》將對華菱鋼鐵做好節能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應該說,政府的強制命令可以讓買方(節能主體)形成,這樣賣方自然也會隨之興起。
“國家在節能方面已經意識到市場化的重要性,光憑政策性指導—我要你節能,你就得節能,而不管你是否盈利,是不能有效推動節能事業的。因為企業會說,你讓我節能我就沒法盈利了,我還怎么生存?”
王禹淇認為,有這樣想法的主要是一些中小企業。“兩高一資”行業的中小企業,雖然規模小,但能耗和污染卻不小。“目前政府的約束性政策對他們確實起不到什么作用。中小企業要生存,政府只能直接給予他們一些看得到的經濟利益,他們才可能去響應國家的政策。”所以,一方面搭建一個健全的節能市場,另一方面加強政府推動節能的強制性,才能讓節能事業更順利高效地開展。
此外,碳交易市場也是讓工業節能市場形成的一劑強心針。楊智良說:“工信部規劃給工業企業的減排目標一旦強制化,買方和賣方就出現了,這不僅對碳市場的發展起到保護作用,節能主體的節能行為也會不斷涌現。”
實際上,市場上已經形成了主動為節能主體企業和節能設備制造商服務的節能服務企業。在這批節能服務企業的作用下,節能市場的商業模式開始形成。
王禹淇說:“就是把節能設備商集合在一起,然后把節能主體企業所需的節能設備打包好,形成共贏局面,但節能服務企業的利益回收期一般是三到五年。比如,省下1000萬元電費,節能服務公司可以拿走其中800萬元,相當于為該節能主體企業節省了200萬元。”正因為有利可圖,這才能有效地解決節能主體企業不愿意主動進行節能減排工作的問題。
因此,有意識地培養扶植節能服務企業是當下政府重點開展的一項工作。王禹淇說:“政府就是一個很好的紐帶,將三者結合起來形成有機主體,完善了這個市場體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