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能源 可供全球用千年
甲烷水合物是天然氣甲烷的水合物。甲烷在被水分子包圍狀態下,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固體冰狀結晶物,因為點火就可燃燒,因而被形象地稱為可燃冰。
可燃冰能量密度非常高,達到煤的10倍,每立方米可釋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氣,而且燃燒后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
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底和永久凍土層內,儲量巨大,大約相當于全球已探明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能滿足人類使用上千年,因此被認為是替代傳統能源的未來首選新型能源。
技術難度大 環保要求高
雖然可燃冰全球儲量巨大,但要經濟、安全地開采難度很大,因為開采可燃冰可能帶來溫室效應、海底滑坡以及破壞海洋生態平衡等各方面的負面影響。
目前可燃冰的開發存在著三大關鍵技術瓶頸。
第一是還未完全掌握探測可燃冰儲層情況的技術方法,難以進行開發生產設計。
第二是經濟運輸問題。由于海底可燃冰開發可能需要鋪設很長的管道,而管道在冰冷的深海中容易堵塞,由此將產生種種技術和成本問題。
第三是最為關鍵的環境問題。可燃冰雖有“清潔能源”之稱,但一旦泄漏依然可能引發不可逆轉的環境災難。因此,可燃冰要真正成為替代能源,關鍵還在于能否進行安全開采。這也是各國一再推遲開采時間表的重要原因。
下手早 投入大 水平高
縱觀全世界,既有迫切需要,又有急切愿望,還有超高技術來尋求替代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國家,非日本莫屬。
受資源短缺的影響,日本一直重視對可燃冰的研究。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就著手研究可燃冰。
曾有日本科學家估算,從四國到靜岡的東部南海海槽以及北海道周邊海底,可燃冰含量極其豐富。日本周邊海域的可燃冰總含量可能達到7.4萬億立方米,相當于日本全國100年的天然氣消耗量。
日本經濟產業省2001年7月發布過一個為期18年的“可燃冰開發計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JOGMEC等機構和企業積極開發海底發掘、生產利用可燃冰的相關技術。
2002年,美國、日本、加拿大等5國合作,試驗性開發加拿大麥肯齊凍土區的可燃冰。日本是其中參與最積極、各方面投入最大的國家,并因此獲得了豐富的相關重要參數。這使日本在可燃冰的研究開發方面一直處于相對領先的地位。
2011年的“3·11”特大地震引發了全球25年來最為嚴重的核事故,隨即引發日本國內社會對核能利用的強大抵制。這也促使日本對于可燃冰新能源的開發更加渴望、更加迫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