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推廣應用新型水設備
在設備、材料的選用中,應選用節能型、節水高效率產品,推廣使用優質管材、閥門等,應禁用淘汰產品,宜推廣化學建材并執行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公布的建筑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推廣目錄,以及限制或者禁止使用能耗高的技術、設備、材料和產品的目錄。在工業建筑中,應采用節水、節能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注意加強設備與管道的保溫,應選用理化性能優良保溫材料,并確保有效的絕熱層厚度。
在水泵的設計選擇中,運行工況點應落在p-H水泵性能曲線的高效端中,變頻泵的選用工況點宜落在高效端的右側。熱水鍋爐、熱水器、熱交換器等設備應高效、節能。應采用優質的閥門、浮球閥等配件。在綠化、地面沖洗等用水中,盡量采用非生活飲用水,可用雨水、中水等雜排水并盡量利用室外管道內水的余壓供水,可對用水回收利用,在游泳池用水、水景用水中,盡量循環使用,設置水處理裝置。
3. 節水在建筑給水排水設計中的應用
3.1 多高層建筑中應充分利用市政給水管網的供水壓力
在多高層建筑中(多高層建筑是指五層及五層以上建筑),城市管網水壓難以完全滿足其供水要求,在以往的工程設計中,將市政給水管直接引入地下貯水池,再由水泵提升到水箱后供水,這樣就白白浪費了市政給水管網的自由水頭,極不經濟,因此應根據市政管網提供的水壓(或在接口處接壓力表測出水壓),來確定市政管網的水壓能滿足一至幾層的供水要求,然后進行分區。另對低層的住宅樓,若夜間水能上到樓頂,而白天高峰期水不能到達頂部幾層時,則應優先選用僅設屋頂水箱的供水方式,這樣即能市政水在夜間貯在屋頂水箱,又能保證白天用水高峰時的流量和壓力。但對小高屋建筑來說,城市水壓僅能保證n層以下用水,那么可分區供水,n層以上由市政管網——直接入網疊壓式變頻給水設備——用水點(該地自來水公司許可的條件下);或n層以上由市政管網——水池——水泵——水箱——用水點或n層以上由市政管網——水池——變頻給水設備——用水點這樣充分利用了市政管網的可用水頭,起到了節能的效果。
3.2 應注意生活給水管道中超壓的問題
《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規定生活給水系統最低層的用水點壓力不宜超過400Kpa,但在實際上生活給水系統豎向分區后仍然存在著部分衛生器具配水點水壓偏大的問題。因為即使在分區后各區最低層配水點的靜水壓仍高達300Kpa左右,而在進行設計流量時,衛生器具的額定流量是在流出水頭為20-30Kpa的前提條件下所得的,那么不采取減壓節流的措施,衛生器具的實際出水量將會是額定流量的4-5倍。隨之帶來了水量浪費,水壓過高,漏水量增加的弊病,同時易產生水擊,噪聲和振動,致使管件損壞破裂。因此可以在給水支管上安裝減壓孔板、壓力調節閥或減壓閥來避免部分供水點超壓問題,為用戶提供適宜的服務水頭,使得豎向分區的水壓分布更加均勻,避免造成浪費。
3.3 消防水池的節水節能措施
對于同層建筑或成片小區來說,盡可能共用一個消防水池、一個消防水箱和一套加壓系統,即以區域集中消防加壓貯水系統取代各建筑物中的單個消防加壓貯水系統,可以節省工程建筑和設備投資,降低運轉費用,便于集中管理,同時可避免多座貯人水池的大量消防貯水及定期換水而造成水資源的浪費。由于消防貯水要求滿足在火災延續時間內室內外消防用水總量,這樣消防貯水池所貯的水量很大,又由于如無火災的話平時消防水禁止使用,那么水在貯水池中停留時間過長,余氯量早已耗盡,而情致水質的惡化,變成臟水臭水,因此消防水池也要定期放水,水的浪費。因此還可考慮消防水水池與生活雜用水水池合建或與游泳池。水景合建,使消防水池的水流動起來,這樣消防水池的水不至于變成死水,達到節水和一水多用目的。
3.4 集中熱水供應系統必須減小或消除冷水量的浪費
大多數集中熱水供應系統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主要體現在開啟熱水裝置后,不能及時獲得滿足使用溫度的熱水,而是要放掉部分冷水之后才能正常使用。這種水流的浪費現象是設計、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在設計中未考慮熱水循環系統多環路阻力的平衡,循環流量在靠近加熱設備的環路中出現短流,使遠離加熱設備的環路中水溫下降;熱水管網布置或計算不合理,致使混合配水裝置冷熱水的進水壓力相差懸殊,若冷水的壓力比熱水大,使用配水裝置時往往要出流很多冷水,之后才能將溫度調至正常。同一建筑采用各種循環方式的節水效果,其優劣依次為支管循環、立管循環、干管循環,而按此順序各回水系統的工程成本卻是由高到低。因此,新建建筑的集中熱水供應系統在選擇循環方式時需綜合考慮節水效果與工程成本,根據建筑性質、建筑標準、地區經濟條件等具體情況選用支管循環方式或立管循環方式,盡可能減少及至消除無效冷水的浪費。
總之,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室內給排水工程設計中的節水節能不容忽視,我們要不斷采取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達到節水節能的目的,從生活點滴做起,共同實現節水節能。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