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0年,我市大部分路段路燈均已具備半夜燈控制條件,但無法實現標準化隔燈亮和雙排燈單排亮,且路面照度、均勻度不達標,因此不能進一步提高節能率。對此,市市政公用局提出在適宜地區施行隔燈亮、半夜燈、雙排燈單排亮,并為部分路段安裝LED燈,力求在保證路面照度、均勻度的基礎上打贏“節能仗”。目前,全市已有8.7萬余盞路燈實現科學節能,超額完成住建部提出的“十一五”期間節電25%的指標。
為達到更高節能降耗效果,路燈管理處實施“物理節能”系統,并在新改建道路路燈建設中首次試驗安裝LED路燈等新型節能燈具。作為新興綠色照明工具,LED路燈雖成本較高,但省電、長壽、免維護等特性使其迅速得到推廣。路燈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若按每盞路燈每天工作10小時計算,100盞LED路燈每年比同樣數量普通高壓鈉路燈節約電費4余萬元。2010年,路燈管理處已在美里路等路段同時使用路燈單燈控制系統和LED節能燈,疊加節能效果顯著,下一步將按照《“十二五”城市綠色照明規劃綱要》要求推進高效照明節能產品在新建項目的應用,陸續淘汰城市照明低效、高耗產品,將LED燈與“隔燈亮”等控制方案大范圍結合,構建綠色生態與健康文明的城市照明光環境。
“值班等待報警”成現實
即時可查故障點
相對落后的路燈“發現機制”是提升管理水平的一大“短板”,曾經嚴重制約城市照明事業的發展。2010年以前,我市路燈設施養護主要采取人工巡檢、熱線報修等方式,無法主動準確定點查尋單個及局部路燈故障情況,且發現路燈故障的速度慢、費用高、效率低,維修工作常常陷于被動。這就形成路燈管理的怪圈:市民一個電話傳遞的故障信息,巡查員一周可能都無法查到。為補齊“短板”,打破怪圈,路燈管理處著力建設路燈單燈控制系統,使路燈故障“發現機制”由被動變主動,實現人工巡檢向自動巡檢的質變。
目前,全市100余名路燈巡查隊員對應8.7萬多盞路燈,過高的工作量讓工作效率打了折扣,路燈全部巡查一遍大概需要一周時間。現在,單燈控制系統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在全市所有變壓器及分支箱上安裝智能監控終端、智能服務器和單燈節能控制器,實現單燈控制和監測,每盞路燈的故障信息都會被及時傳送到監控中心。工作人員利用系統固有的路燈故障位置地圖顯示功能,在檢修車出發之前就可知道故障的準確地點,省去過去靠人工查找檔案圖紙、單純的文字性數據庫信息及現場巡線查找的繁雜環節,減少人工跑腿的同時,實現人工有效分流。單燈控制系統還可對每盞路燈的狀態進行高效快速巡測,工作人員可在故障發生后及時了解故障狀態,為快速、及時修復路燈故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另外,系統可根據時間、地點、事件隨時調整路燈的開燈或關燈時間,進行應急調度。
單燈控制系統利用計算機及時全面地發現每一盞路燈運行中出現的故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值班等待報警”,照明巡視員少跑“冤枉路”,車輛損耗大大降低,節約了維修成本,彰顯路燈管理效益。單燈控制推廣大幅縮短維修響應時間,提升檢修效率,主次干道“亮燈率”比“住建部規定亮燈率 98%”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市民滿意度飆升。近期12345、12319熱線統計數據顯示,路燈管理相關投訴直線下降。
實時監管設施運行安全燈桿編碼報警指日可待
電纜被盜、路燈“失明”事件在全國各地時常上演。電纜“遭黑手”,造成大面積停電,路燈不亮的情況下,潛在交通事故、偷盜案件發生比例會上升,由此產生的社會治安問題層出不窮。居民區停電,企業停產,家用電器因短路報廢的情況也不少見。更為嚴重的是,路燈電纜的切割口、下垂的架空線上,很多裸露的線頭都是帶電的,如果路人不慎碰到這些線頭,極有可能觸電,威脅生命安全。我市以單燈控制系統為基礎開發使用的電纜被盜報警系統,能適應復雜的路燈線路狀況,準確判別分析各類電纜故障,提高路燈電纜被盜報警的準確率和及時率,可有效遏制電纜被盜現象的發生,大幅度減少經濟損失。
路燈設施安全運行對于市政人來說,是工作要求,更是責任所在。為抓好安全工作,路燈管理處對生產一線及安全人員定期進行電工培訓和業務技能培訓,組織實施安全大普查,共檢查1291條道路的路燈設施,檢查燈桿、燈具、井、電纜、變壓器等設施20000余處,包扎接頭、整改隱患124處。為切實提高路燈設施安全運行質量,路燈管理處落實班組、部門、單位三級安全生產風險分析評估制度,突出抓好安全生產隱患整治,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和重大事故應急預案演練。針對路燈管線遭遇各施工主體破壞嚴重的情況,加強路燈管線保護和監管,認真落實先上新設施、后撤舊設施的要求,采取提前函告、簽訂設施保護協議和派人盯防措施,確保路燈設施安全運行。
隨著城市改擴建,原來以道路門牌號確定位置的方式越來越難找,有時候市民遇到急事報警時說不清地址,也會影響民警及時出警。針對這種情況,市市政公用局把燈桿編碼報警定位系統納入單燈控制系統建設,在對燈桿進行特定編碼后,群眾一旦遇到警情,只需告知離報警地點最近燈桿上的 110報警編號,民警便可快速、準確地到達報警地點。目前燈桿編碼已完成3.1萬余棵,正在完善系統建設,待與110報警系統對接后,燈桿編碼報警定位實現指日可待。
通過單燈控制系統,路燈管理處可以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隨時了解當前路燈運行運營情況和安全事故的處理過程,減少各個工程項目建設中對原有設施的破壞,及時發現和更換過期使用設施,降低因上述原因帶來的重大事故和重大損失,每年可減少百萬元經濟損失。通過運營集成平臺、綜合監督管理平臺的運行實現對路燈設施全天候實時監測分析、快速預警和應急處置,還可方便市民報警和快速、處置警情。
精細化管理拓至每盞燈以信息化便民、利民、惠民、親民
在市城市照明監控調度中心,通過巨大的城市路燈顯示屏幕,路燈運行狀況盡收眼底。操作人員通過這個屏幕,可以直接控制每盞路燈的啟閉和明暗度,并隨時進行調整,路燈管理手段發生了質的變化。單燈控制系統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在全市所有變壓器及分支箱上安裝智能監控終端、智能服務器和單燈節能控制器,通過電力線載波通訊專利技術,單燈控制系統能自動調節開關,并根據城市路段車流量及人流量等具體情況實行分時照明。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使路燈達到隔一亮一、隔二亮一、雙臂燈單側亮的效果。通過單燈控制系統,工作人員能實時監控每盞燈的運行狀態,實現對全市數萬余盞路燈的集中控制、“分時分級”控制。
單燈控制系統通過對現有監控系統更新改造并擴展應用功能,實現了集遙控、遙測、遙信、遙視、遙調等“五遙”功能于一體的管理平臺,為路燈設施日常管理維護、安全運行、節能控制提供全面保障,并與數字市政平臺無縫對接,實現資源數據共享和業務聯動。精細化管理和可視化管理并駕齊驅,可通過市路燈地理信息系統和路燈設施資源管理平臺,對地上路燈設施和地下管線運行信息進行采集,為路燈故障和線路故障提供準確定位和分析支撐,提高工作效率,有效保證路燈“三率”———亮燈率、設施完好率、安全生產率指標的實現。
目前,路燈管理處已建成32個視頻監控點。32個監控點能否實現全市路燈全覆蓋管理?對此,路燈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路燈單燈控制系統作為數字市政系統八大子系統之一,與防汛、供水等其他數字可視監控系統結合構成數字市政平臺的綜合資源數據庫。路燈管理處可通過八大系統構建的監控網絡,實現對我市路燈設施全覆蓋監控。我市數字市政利用物聯網技術正建設從居家住戶到服務網點,從服務網點到服務企業,從服務企業到市政局的四級安全預警和服務質量監測網絡,實現市政各行業基礎設施的全過程監控、預警、應急、處置和服務質量的動態跟蹤監管,為主管部門提供第一手路燈管理資料,便于市市政公用局對相關數據提取和應急決策,強化政府監管職能和行業協調能力。
市市政公用局運用物聯網技術、數據采集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通訊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等,結合城市空間地理信息技術和空間資源管理平臺,建立起一個連接整個城市路燈照明設備網絡的無線通信平臺、資源管理平臺與控制管理平臺,對城市照明設施進行線控、點控、點測等多種科學控制管理。信息化不僅是信息技術的簡單應用,而更是市市政公用局以信息技術為工具,便民、惠民、親民。(本版撰稿 記者 焦小超 馮瑜 見習記者 魯婧 通訊員 陳憲濤)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