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億元環保專項資金現在絕大部分用在東西北地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上,集中資金辦大事,體現了省環保局對基層環保工作的重視,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廣東省環保局規劃財務處王順強認為。
根據《廣東省東西北地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25億元資金分區補助,其中韶關、河源、梅州3個城市,屬生態發展區,補助標準為每萬噸日處理能力補助1000萬元(廠區500萬元、管網500萬元),其他13個城市補助標準為800萬元。
“為確保各污水處理廠按時開工、有效推進,我們聯合省財政廳,根據工程進度如是否完成征地、施工設計、工程招投標、安裝設備等分期撥款,使資金發揮最大效益。”王順強說。
專家測算,按照BOT建設模式3000萬元/萬噸日(含管網)標準計算,廣東省14個城市103個項目總處理能力為314.7萬噸/日(含東西北地區67個縣項目),共需建設資金約105億元,除省財政補貼25億元外,各地還共需投入約80億元。這也成為金融危機形勢下環保工作直接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之一。
責任到人抓督辦
目標已經明確,補貼已經到位,如何加強督辦,協調落實各項建廠任務,便成為當前廣東環保的一項重要工作。
“各地不僅要高度重視污水處理廠建設,更要把責任落到實處。”分管環保的副省長林木聲將督辦東西北地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列為今年重點抓落實的3項工作之一,每到一個城市調研,必將落實污水處理廠建設“放在心里,掛在嘴上”,并多次召集省環保局、省財政廳和省廣業集團負責人協調解決污水處理廠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與此同時,廣東省環保局將各項污水處理廠建設督辦任務“責任到人,具體到廠”,即省環保局各位局領導分區分片直接負責督辦每個污水處理廠建設。去年年底和今年3月,各位局領導已分別兩次帶隊對東西北地區各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工作進行督辦協調。
根據現場檢查和了解的情況,廣東省環保局已對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展緩慢的城市發出兩次提前預警的通知。廣東省環保局、省監察廳將“一縣一廠”建設任務列入今年全省十大重點環境問題進行掛牌督辦。根據計劃,7月和9月,廣東省環保局有關處(室)負責人和局領導將分別帶隊,再次現場檢查各污水處理廠建設情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