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急:“航母級”項目建設進展緩慢
河源擁有豐富的石英資源,是華南地區的“石英寶庫”。從自然條件來說,河源打造廣東的 “光伏之都”理所當然。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河源希望通過太陽能光伏這種新能源產業,提高本地區的產業層次,實現彎道超車。就在不久前,2011年廣東省市共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名單出爐,河源市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順利入選。
目前,河源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已經初步構建完成。然而,“光伏之都”雛形剛具,就遭遇到行業的極端天氣。南玻集團的太陽能玻璃項目暫停,而恒泰豪60億元項目又“流產”,同時其他企業的境況也不樂觀。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河源的太陽能項目,被該市視為“頭號工程”,但是進展同樣緩慢。
10月27日,本報記者前往位于河源高新區的漢能薄膜太陽能生產基地,發現該基地仍然沒有完工。一位保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11月中旬這里要舉行投產慶典儀式。但是,現場情景依然讓記者為儀式能否順利舉行捏一把汗。
據河源當地媒體此前報道,這個“航母級”項目總投資280億元,后來縮減為210億元。該項目分三期建設,第一階段投資90億元,3年內將實現1000兆瓦太陽能電池生產能力,產值將達100億元以上。
而據公開資料,該項目原計劃2011年年初第一塊薄膜電池下線。《河源日報》后來又稱,“該項目所需的動力和輔助設備已經陸續投放進場,第一塊薄膜電池將于6月下線。”但記者到達現場時已是10月底,下線儀式一再推遲,建設進度仍不如意。
據了解,為推進這個重點項目早日投產并發揮效益,河源市于今年9~10月先后召開5次協調會和現場辦公會。10月31日,河源市主要領導再次帶隊前往漢能項目現場檢查進展情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