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配筋砌塊保溫結構體系采用具有良好保溫隔熱性能和力學性能的混凝土砌塊(或空心部分填充保溫材料)為砌模,并在砌模孔內配置鋼筋網片,澆注混凝土。為了加強結構整體強度和剛度,地下室和電梯井筒等應采用鋼筋混凝土剪力墻。該結構體系具有良好的整體性、承載能力和抗震性能。與之相似的是玻化微珠復合結構體系。
6)自保溫混凝土結構體系由帶有隔熱保溫板材的預制平板與現場澆筑的連梁和短柱構成。適用于抗震設防烈度不大于8度地區的多層、高層民用建筑,已形成相應的技術規程,并在南京市和淮安市完成試點工程。但目前沒有與該結構體系配套的專用鋼制模架,且預制構件的制作、連接方式和吊點設計有待進一步完善。
7)混凝土灌芯纖維石膏板結構體系通過在預制定型纖維增強石膏板的空腔中澆筑混凝土而制成。石膏板輕質、防火、保溫,并起到剪力鍵的作用,隔震耗能,提高了復合墻板的延性,但存在連接縫的處理和防水處理不便等問題。
2.預制構件為核心骨架兩側噴涂(澆注)水泥砂漿(混凝土)結構體系
該類結構體系首先將冷拔低碳鋼絲焊接成三維空間結構,中間填充EPS板,形成鋼絲網架聚苯乙烯板,然后在板兩側噴涂水泥砂漿面(舒樂舍板結構體系和EM2結構體系)或在板兩側澆注混凝土層(CL結構體系和CS結構體系)形成完整的建筑墻體。該類結構體系自重輕,安裝簡便、運輸方便、增加使用面積、保溫性能好,但不同結構體系也存在不同的缺點:
1)舒樂舍板結構體系和EM2結構體系運輸或儲存過程中變形板多,抹灰時墻體易產生裂縫,防火性能較差,施工完畢后不能剔鑿,不能變更門窗洞口。
2)CL結構體系和CS結構體系工序多、節點多、安裝難度高,且對混凝土坍落度、現澆側模板的支撐和縫隙處理要求高。
3.預制裝配式結構體系
該類結構體系將工廠預制的大型墻板、樓板甚至整個房間(墻板表面可以做好飾面)運至施工現場直接組裝,工業化程度高。不同構造預制構件形成不同的結構體系:
1)CBCF復合結構體系是由薄壁型鋼和EPS輕集料混凝土澆注而成的板式結構,有多種組合方案,可按模數建造2層建筑。但現場吊裝困難,且建筑造價高,適用范圍有限。
2)密肋輕型節能結構體系是由預制的密肋復合墻板、現澆的隱形框架和樓板組合而成。復合墻板是以截面及配筋較小的混凝土構件為肋格,內嵌加氣硅酸鹽砌塊預制而成。砌塊在肋格約束下的開裂與非彈性變形類似耗能裝置,有效地提高了結構的變形能力和延性;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工業廢料,具有較大的環境和社會效益。該體系施工復雜,且對其真實結構的計算分析困難,按照等效原理建立的結構計算方法以及構造措施均有待進一步完善。
3)PC結構體系以預制墻板為主要構件,經裝配、連接、部分現澆而成,其生產工藝仍在探索中,存在節點處理的問題,且對現場條件要求高。
4)WZ結構體系是采用WZ板材構建的組合網架夾心剪力墻節能結構體系,具有減輕自重和隔熱、隔聲、隔振和隔滲的作用,但實用設計方法有待完善。
5)裝配式大板結構體系除基礎外全部采用預制構件組合安裝,施工簡單、機械化程度高、大規模應用經濟效益高,但整體抗震性能不好、運輸難度大。與之相類似的是盒子結構體系。
4.鋼筋混凝土疊合結構體系
鋼筋混凝土疊合結構體系是江蘇省綠色建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南京工業大學從德國引進的一種新型預制構件為模板內部澆注混凝土的結構體系。
疊合樓板由預制樓面板和現澆鋼筋混凝土層構成。疊合墻板按不同的作用和構造分為外部剪力墻、外部填充墻、內部剪力墻和內部填充墻四種。剪力墻在空腔內配置雙向鋼筋并澆筑混凝土,承受豎向與水平荷載,而填充墻則僅在墻板頂部設置構造暗梁。
該結構體系的優點包括:結構性能優越、環保節能、工業化程度高、造價較低。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