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經開工、包括已經簽訂合同的數字達到3GW,未來將保持每年5GW甚至更高的數字增長。”李俊峰的統計數字表露出更多的樂觀。
“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現象,并且產能過剩是推動技術進步的重要條件。”李峻峰對于市場的變化有著自己的解讀。他認為光伏市場當前出現了庫存積壓、而大量的積壓導致了價格的下降,而這種過快的下降導致了市場的恐慌。
“我想大家不會犯同樣的毛病了,不會對市場做出繼續錯誤的判斷,不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倒。”李峻峰說。
“我們對于未來中長期的市場是非常非常樂觀的。”廉銳表示,“真正比較困難的時間是2011年2012年,所以我們目前的關注把這兩年的冬天走過去,強者生存之后,在將來有一個更好的發展。”
降低成本是關鍵
企業試圖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降低成本成為了光伏企業的關鍵選擇。
2009年,在當時的光伏上網價格約為4元/度時,尚德聯合國內的幾家光伏企業發布了“洛陽宣言”,預測到2012年中國光伏產業將實現一元錢一度電。
根據發改委7月份公布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按項目核準期限分別定為1.15元/度和1元/度。
今年8月份,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發布了《中國光伏發電平價上網路線》,預測到2014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將首先低于工商業用電價格,實現平價上網。
“無論是國際商還是國內商,現在對成本的預測,對成本下降的預測,現在都落后于實際的發展,這是一個事實。再一個就是國內發展形勢,大家盡管覺得現在很冷,但是實際上市場沒有減少,市場還是在增加。所以一元錢的電價已經指日可待了。”李俊峰說道,“希望2015年我們全國平均能夠達到一塊錢的上網電價,到2020的時候希望達到0.6到0.8元錢的水平。”
“組件光伏產業的成本是必須降的,而且一定要降。整個行業必須要達到不依賴于補貼生產的情況下,才可以真正健康地可持續地發展。”廉銳對降低成本的發展之路表示認同。
盡管中國光伏市場發展具有巨大潛力,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外國公司手里,國內企業自身創新能力不足,大部分集中在簡單的組裝環節,這導致了國內光伏企業發展仍面臨眾多難題。
“目前,光伏市場已經集聚,所以說有品牌,有技術,有創新能力,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公司,將會在這一場危機中獲得巨大的發展機遇,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堅信信心,要挺住。”施正榮表示。
“所以說我們必須在技術上下一些功夫。包括發展晶體硅技術、發展薄膜技術,要推出新電技術,無論哪種技術,只要成本降下來了,可靠性提高了,對市場都是一件好事情,我不在乎你是薄膜還是晶體硅。”李俊峰強調說,“當然我們現在需要控制速度,控制我們的產能,把更多的力量不是放在產能上,而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