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電池技術起家、聞名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比亞迪公司“雄心勃勃”。據比亞迪有關負責人透露,從今年下半年起,比亞迪將先后在深圳、北京等地對私家車開放銷售純電動轎車E6,計劃每月銷量達1000輛以上。而混合動力車F3DM每個月僅深圳地區的訂單也在500輛以上,因產能受限,每月只能出廠100輛左右。
對于新能源汽車,國內各大城市給予相當的優惠,去年6月,五大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補貼按照3000元/千瓦給予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
巨大的市場潛力帶動了諸多的上下游產業,電池即是典型的案例。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國內鋰離子動力電池與鎳氫動力電池達到40億瓦時與3.6億瓦時,可以滿足15萬輛電動汽車的裝車要求。到2012年,我國將形成5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以單車電池2.5萬元的水平估算,將形成125億元的市場規模。
電池技術成未來關鍵
數百億的電池市場,上萬億的汽車市場,在人們為新能源汽車的前景喝彩的同時,業內人士表示,如何解決電池技術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棋局中的“勝負手”。
廣汽集團不愿具名的高層管理人員表示,電動汽車要想真正地被市場接受,還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充電。
理士國際有限公司企業發展部經理吳鋒軍告訴南方日報,混合動力汽車一般使用的是鋰電池,但技術相對不成熟,而鉛酸性電池的技術成熟一些。“目前廠家很難攻克鋰電池這一難題,《規劃》政策的弱點之處是電池技術暫時跟不上”。
吳鋒軍表示,電動車的推廣受充電電池的掣肘,之所以一下子難以大面積推開主要有幾個方面:其一對于使用者來說充電時間較長,一般一塊電池要充滿電需要6至8個小時;其二是充電配套設施跟不上,汽車加油由于站點分布廣比較方便,但是充電站還沒有大面積建設;其三是換電池難,像混動力汽車這種電池肯定是大容量且重量也比較大的電池,兩組電池攜帶較為困難,因此更換也不容易。
對于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前政策支持態度“不遺余力”。據了解,中央財政擬安排500億元的“大手筆”專項資金,從而重點支持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改造。業內專家表示,鋰電池可能在未來3年間取得較大的技術突破,也將會大規模運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 。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