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二工業地污染問題需重視
記者調查發現,需要修復方能開發的住宅地塊,在廣州甚至全國都極為少見。此前,廣州僅有一個相似的案例——2008年,受到復合型污染的廣氮地塊開發前,環評意見要求將7萬方土修復后方能動工,而作為業主方的廣州市土地開發中心表示,修復費用由政府買單。
至今,廣氮這一巨無霸地塊中,已經有部分地塊成功出讓并開發,但受污染地塊由于暫未出售,土壤修復問題也一度淡出公眾視線之外。也可以說,廣州至今尚未有一個公開的住宅區土壤修復樣板工程可供借鑒。值得關注的是,廣州市外環以內的工業“退二”基本完成,目前范圍正向北部擴大,這就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工業土地被轉為住宅或者商業性質使用,更多的土壤污染問題需要有關部門重視。
環評工程師權威解讀——
人體長期接觸重金屬會中毒
張工說,由于南方鋼廠以前是生產合金產品,受污染的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屬元素有銅、鋅、鉻、鉛、鎳等。張工說,如果人體經常接觸這些成分,可能會引起重金屬中毒,不過常規來講,對人體健康沒什么影響。
“要經過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人體才有可能受到影響,監測的數據顯示,南方鋼廠受污染地塊的重金屬含量,并沒有超過人體健康的標準,不過,為了最大限度、長遠地保障人身安全,我們還是建議把受污染土壤全部挖走。”張工說。
泥頭車運8000次才能運完
據了解,16萬立方米的土壤量,甚至超過了當年的巨無霸廣氮地塊的7萬方,按照普通泥頭車一回能裝20方算,需要運上8000次,用“愚公移山”形容也不為過。為何不就地修復,而全部運走呢?
對此,張工表示,目前來講,國內并沒有重金屬方面比較成熟的修復技術,而且成本很高,“這不是常規水、氣污染治理的幾萬,幾十萬的概念,而是動輒百萬的概念,而且技術不是很好,國內有資質處理的機構也不多,國外的技術暫時比國內好一點,但是也好不了多少。因此,我們建議全部挖走。”(記者 孫婷婷 實習生 黃銘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