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市場初步啟動
據2005年發布的《全國海水利用專項規劃》要求,2020年海水淡化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90%以上,而目前我國海水淡化設備國產化率尚不到60%。在巨大市場空間面前,國內上市公司參與海水淡化產業熱情日漸高漲,欲爭食百億級市場蛋糕。但總體來看,上市公司相關訂單尚不充沛,只能用“小荷才露尖尖角”來形容。
例如,雙良節能2010年與國華電力聯合設計研發的“日產2.5萬噸大型低溫多效海水淡化中試裝置”試驗成功,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取得突破。雙良節能在2010年年報中稱,公司已具備日產淡水2.5萬噸和1.25萬噸海水淡化裝置的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工程安裝、技術服務等綜合能力,但海水淡化項目目前仍處于建設期,由于訂單仍在洽談,建設進度放緩。
雙良節能表示:“淡水短缺是全球性問題,在中國也格外突出。海水淡化裝置的市場需求一直旺盛,但客戶對制造商的技術和經驗要求苛刻。大型海水淡化裝置的國產化進程已經開始,公司憑借技術和制造優勢,2011年有望實現大型海水淡化裝置國產化零的突破。”
海亮股份2010年以來的業績則受到中東海水淡化工程進展放緩的拖累,公司預測2011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變動幅度為-30%到20%之間。海亮股份年報顯示,2010年公司銅加工產品單位噸毛利2878元,同比每噸減少529元。
海亮股份表示,全球海水淡化工程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受迪拜債務危機等因素影響,海水淡化相關工程項目推遲啟動,導致該類產品報告期內的銷售訂單嚴重不足。由于該類產品屬于單位毛利較高的品種,銷量不足影響了公司銅管產品平均單位噸毛利,對公司產品的盈利產生一定影響。
在海水淡化產業里,“銅鈦之爭”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這也使得海亮股份的海水淡化用銅合金管遭遇成長的煩惱。鄭海山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有專家曾經做過實驗,在流動的海水中分別置入銅板、不銹鋼板和鈦板,當銅板和不銹鋼板幾年之后相繼腐蝕,鈦板還跟新的一樣,說明鈦有很好的耐腐蝕性。”鄭海山告訴記者:“與銅合金管相比,鈦管使用壽命更長,而且管壁更薄、用材更少,導熱性能也更好。”
另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雖然中東等主要海水淡化工程項目有用鈦管替代銅合金管的意向,銅合金管部分需求將被鈦管替代,但由于鈦管價格太昂貴,銅合金管占比仍然很大。鄭海山也證實,由于礦產價格上漲,公司海綿鈦今年上半年價格一路攀升,“今年二月海綿鈦價格才6.9萬元/每噸,比電解銅當時的價錢還便宜,現在已經漲到12萬元/每噸。”上述業內人士還強調,海水淡化工程使用鈦管存在瓶頸,除了價格昂貴的問題之外,還存在金屬鈦無法套期保值、不能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的問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