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從價格化向品牌化轉型。價格導向的經營模式是中國大多數企業的慣性行為,太陽能行業也不例外。太陽能行業過度追求價格導向和太陽能企業主缺乏做品牌的思想有關。太陽能的企業主必須從做生產、做產品、做價格營銷轉到做品牌上來。
一個理由是當前制約太陽能行業的瓶頸不是核心技術和產品,而是品牌。目前太陽能產品大部分同質化,不少都是OEM的產品,或冠名另一品牌銷售。在整個價值鏈分配上,制造產品的工廠只分配到8%~10%的加工費,而品牌主通過品牌獲得的品牌權益則可高達65%。很多中小企業一直在做產品創新,但成功的產品創新卻不多。這是什么原因呢?企業往往不明白,筆者做過一個統計,沒有品牌的產品創新,75%的都不會成功,因為你缺乏公信力。把太陽能產品創新做好,保證了消費者的利益,也保證了品牌的信譽,支持了市場營銷。中小企業的產品創新,必須要讓市場接受才能轉化為商品。要讓市場接受有兩個因素:讓代理商接受、讓消費者接受。如果沒有品牌力的產品創新,很難快速讓代理商和消費者接受,因為你缺乏公信力,品牌是代理商和消費者認同企業的價值。
一個理由是當前太陽能行業缺乏有價值的品牌,尤其是缺乏具有“稀缺價值”的品牌。品牌的“稀缺價值”是指本品牌特別具有的,而其他品牌所不具備或階段性不具備的特值。具備品牌“稀缺價值”的品牌才值錢,企業才有資源創新。太陽能企業不缺技術、管理、銷售人才,但奇缺系統營造品牌、懂得品牌價值管理的專業人才,這是太陽能行業缺乏有價值品牌的關鍵。太陽能企業必須轉型做品牌,配備做品牌的組織結構,借助專業品牌外腦戰略合作的方式快速協助企業進行品牌營造、品牌價值管理。如果太陽能企業能從思想觀念上轉型做品牌,是可以改變太陽能行業缺乏大品牌的產業困境的。
三是從拼裝化向創意設計化轉型。目前,大多數太陽能企業產品存在高度的同質化,一味靠社會通用配件拼裝生產,缺少對新技術的研發儲備,缺少對產品功能的創意設計。當缺乏品牌價值時,產品又大量同質化,價格戰就出現了。所以,太陽能企業第三個戰略轉型是產品、技術從拼裝化向創意設計化轉型。
近幾年,太陽能企業的產品與技術創新更多固守在真空管和水箱保溫的概念策劃上,是一種營銷傳播層面的東西,對消費者幫助并不大。2010年比較有亮點的太陽能產品與技術創新有兩個:一個是江蘇太陽寶的殺菌太陽能,另一個是浙江陽港的3O活水太陽能。這兩個創新產品,都是針對太陽能熱水器水箱長期處在60℃左右的水溫段,針對最易滋生細菌的產業難題,分別用UV技術和臭氧技術殺菌。這種創新真正滿足了消費者的健康需求。可以說太陽寶的“鮮氧水”和陽港的臭氧殺菌產品開啟了一個太陽能產業“健康太陽能熱水器”的時代。
從太陽寶和陽港的創新看出,太陽能企業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顛覆性創新,這種創新是前所未有的,或顛覆現有的技術和產品。另一種是整合性創新,利用現有的成熟技術,通過改進、整合后應用到一種產品上實現新的創新。
縱觀行業一季度的情況,太陽能企業應積極采取有利于行業發展的創新模式去大膽創新產品,并合理地構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