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能減排中,所面臨的不僅是這些。為實現節能減排問題,電源中的“小火電”應當停止發電或者關停。但是我國電力情況復雜,尤其是夏、冬季用電高峰期,電力缺口很大,所以盡管小機組存在煤耗高、污染重的問題,但由于仍能發揮削峰填谷的作用,所以在電力供應緊張時,小機組甚至會補貼發電。
“從節能減排角度來講小機組應該關停,但是從實際情況考慮,小火電又有其價值。”張建華表示,“所以如何平衡這些矛盾,包括補償機制、考核機制在內的諸多問題都是我們需要進一步細化考慮的。”
電力需求側管理是有效節能減排措施,但是目前還不夠成熟。“如果通過需求側管理可以有效地平抑電力負荷曲線。那樣,就不會為了僅滿足一年中幾十個小時的用電高峰而建設大量的電力設施造成大部分時間的輕載和低效運行。”張建華說,“所以大力推動電力需求側管理,對于電力節能減排意義重大。”
市場化改革是最終方向
“節能減排措施的落實,最終要按照市場規律、經濟規律來調節。”張建華強調說,“比如說電力低谷時,按照節能減排要求,要到達資源優化配置應該讓高效大容量機組多發電,以減少能耗和降低污染。但是由于目前我國實施的是發電配額計劃,要實現這種優化合理的資源配置還有待體制改革和以高效節能為目標的市場化調節手段的實施。”
以節能調度為例,早在2007年8月國務院就下發《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節能發電調度辦法(試行)的通知》,決定改進發電調度方式,實行節能發電調度。但是直至今日,該政策仍然無法完全推動,只能在部分地區試點。
據了解,在南方電網的節能調度試點工作中,由于實施節能發電調度后取消了發電量計劃,所有機組按能耗大小調度發電,所發電量按國家批復上網電價結算,其施行也導致關停小火電機組發電量指標交易補償政策無法落實、電廠不愿參與電力外送、電網企業購電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問題。
同時由于相關市場機制不完善,在已經開展的節能工作中也產生了其它問題。據了解,通知中鼓勵的直購電政策,由于在實施中對按照節能減排原則進行的火電廠發電排序造成了一定影響,而使節能減排效果降低;實施替代發電政策時,由于電價無法形成市場定價,導致了煤電價格嚴重倒掛,企業喪失了發電動機,致使替代發電無法順利實施。而這些問題的產生被業內專家認為是“市場化改革的停步不前”。
“電力市場應由市場配置資源,但目前電力供求關系牢牢罩在審批制度之內,這種帶有嚴重計劃經濟的手段其實就是節能發電調度等工作推展不開的原因。” 一位多年從事電改的權威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目前節能減排政策推動起來有阻力。因為大電廠要滿發多發,可再生能源要全額上網,在這種情況下部分企業的利益就要受到損失。所以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讓所有企業都全力支持節能減排政策,我覺的最終還是要靠經濟杠桿。”張建華總結說,“尤其是電價,以及電力分配計劃機制等需要積極改革。還要考慮多種資源互補,‘水火互濟’、西電東送、風電和火電打捆輸送等多種方式來推動電力節能減排。”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