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一周成為百萬富翁
1996年9月,為了殺毒軟件KV300的上市,王江民停薪留職,來到北京中關村創業。當時公司在寫字樓里租了兩間房,30多平米。一間房生產,一間對外接待。進中關村一周,他就掙到了150萬元,創造了IT界的傳奇。
中關村創業歷程
據IT經理世界報道,1996年,45歲的王江民打著一輛黃色的“面的”來到中關村,為了銷售自己的軟件開始創業之路。事實上,江民公司經典的殺毒軟件產品KV300直到現在都被用戶稱道。
“進村”第一周,王江民就掙到了150萬元,眨眼間就成了百萬富翁,這個故事至今還在業內廣為流傳。2003年,王江民靠著他的殺毒軟件躋身“中國IT富豪榜50強”,成為新世紀(002280)“知識英雄”的典范。
中關村是創業者的硅谷,也同樣是他們的麥城。因為無限的商機和激烈的競爭如影隨形。書生氣十足的王江民和他的公司在競爭中吃了不少虧,遇到明爭暗斗的事他就氣得拍桌子瞪眼睛。當別人問到他對某某人的看法,他會直截了當地說,"這個人不可交,我可不愿意理他。"接觸他長了會覺得,他性格中很多地方不像商人,不夠圓滑、不夠狡詐。
王江民:按照我的性格我是學不會的。肯定是學不會的。我只有靠我們自己的技術,靠我們產品的技術含量,靠我們市場服務含量,來爭取市場。來爭取客戶。但是這樣可能比較累一些。
除了技術,王江民的信譽也是讓他在商戰中制勝的利器。就在對手以咄咄逼人之勢蠶食殺毒軟件市場之時,王江民推出了新一代殺毒軟件KV3000。連邦公司一次性定貨8萬套,價值550萬元。這相當于國內一流的通用軟件公司全年的流水。這家公司做這筆生意,憑的就是王江民的信譽,他們認為王江民這三個字最值錢!王江民總結的商場原則是:做生意也跟做人一樣,不能太貪。他給經銷商的銷售額分成經常超過經銷商自己的想象。
王江民:其實我最喜歡做的還是開發軟件。最喜歡做的是怎樣把一個病毒去殺掉,就是說怎么樣使你親手做的軟件,在整個社會上去殺那些計算機病毒。去拯救那些被計算機病毒侵害的計算機。最頭疼的也就是說這個公司需要非常好的策劃,出一個非常好的市場運作的方式、方法。怎么樣去能把這個市場運作到最佳狀態。但是這些都是說必須我去犧牲軟件開發這一塊。來純粹作公司的管理,市場運作。但這一塊還是我最不愿意做的。但是現在逼得我不做不行了。
在中關村科技園區企業百佳納稅名單中,江民公司是軟件行業入選的5家之一,銷售額在同行業中也名列前茅。靠著自己的技術和努力,王江民成為中關村的億萬富翁。有了錢,他沒有過起奢華的生活,而是捐給了殘疾人、教師和貧困的大學生。除了回報社會,他還為別人投資項目,雖然迄今為止他還沒從這些投資項目里拿過分紅。當然,王江民就是王江民,馳騁中關村六年,有時還是那么憨厚、那么單純。
在中國的軟件發展史上,王江民絕對是可圈可點的一個人。除了他的勤奮刻苦,他的成功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他做人的成功。在對大學生的演講中,王江民總是不忘忠告:年輕人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真才實學,要堅持勤奮學習,知識豐富了,能力高了,才能抓住機遇,機遇有的是。
王江民生平:
王江民(1951-2010),江民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
1951年出生于上海。三歲因患小兒麻痹后遺癥而腿部殘疾,人生賦予他的似乎是一條不可能成功的路;初中畢業后,回到老家山東煙臺的王江民從一名街道工廠的學徒工干起,刻苦自學,成長為擁有各種創造發明20多項的機械和光電類專家。
1979年,因為在激光產品方面獲得多項國內外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王江民被評選為全國首批105個新長征突擊手標兵之一。
1985年,獲得“全國青年自學成才標兵”稱號;
1989年,王江民38歲開始學習計算機;不出幾年,他就成為中國最早的反病毒專家。
1991年,被命名為“全國自強模范”。
1996年,王江民打一輛黃色的“面的”來到北京中關村,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2003年,王江民靠著他的殺毒軟件,擠身“中國IT富豪榜50強”;成為新世紀“知識英雄”的典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