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2008年之前,中國太陽能產業絕大部分都集中在東部地區。2009年中科院電工所組織的光伏產業調研發現,從2008年開始,光伏產業地區分布情況出現了一些變化,特別是多晶硅生產環節向中西部地區逐漸延伸。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光伏產業的向西部擴展的趨勢日益明顯,內蒙古、青海、寧夏等西部省區多晶硅項目均已形成一定產能。
盡管對近兩年西部大型光伏并網電站發展規模比較看好,孟憲淦并不認為這一模式會占據未來我國光伏市場的主要份額。
“2020年全國2000萬千瓦裝機規模的總盤子已經很清楚,西部大型光伏并網電站不會擴得太大,因為這種發電模式面臨消納和傳輸問題,所以我認為發展光伏的最好方式還是經國外實踐證明比較成功的分布式發電系統,也就是國內開展的‘金太陽’工程。”孟憲淦說。
李勝茂認為,國家能源局規劃今年西部地區光伏電站發展規模將達到500兆瓦,其積極影響巨大而深遠。
“首先,此舉對培育國內光伏市場大有裨益,有助于形成穩定、可持續的光伏產業發展模式;其次,國內光伏電站布局到西部地區以后,光伏產業鏈上相應的環節,如多晶硅、電池組件也會跟著向西部轉移,可能對西部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最后,如果電站建起來,不能讓企業獲得合理利潤,便有所發電量無法實現光伏發電并網的風險,由此會形成一種推動光伏上網標桿電價盡早出臺的倒逼機制。”李勝茂表示。
地方規劃要有一盤棋思想
由于西部光伏電站發展藍圖已定,未來西部光伏產業發展的光明前景變得可期,但在其規劃建設過程中,也應注意一些問題,對此專家提出了建議。
孟憲淦表示,今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穩步發展太陽能”,雖然相對于去年“適度發展”的提法更積極,支持力度更大,但是不希望其發展過度、過熱,而是要穩步發展。
鑒于此,他建議地方政府在制定當地的太陽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時,要有一盤棋思想,做到從全局出發,在中央政府的總體規劃指導下來做。“地方政府可以有自己的設想目標,但注意要適應我國國情,要有適度發展規模。”孟憲淦說。
李勝茂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把西部大開發的政策用好用足,這樣方可將國家支持政策化為發展當地光伏產業的巨大動力。
“西部地區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發展光伏產業過程中要注意保護脆弱生態環境,特別是自然保護區或者荒漠化程度比較嚴重的地區。”李勝茂還提醒,光伏電站建設與電網規劃要同步,不要產生風電那樣發完電卻“棄風”的現象。
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在部分地區建設光伏電站的工作過程中,存在“圈而不建”的傾向,這會造成資源閑置和浪費,由此也容易使光伏產業數據統計失實。對于這些不良現象,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和警惕,避免在今后的西部光伏電站建設過程中再次出現。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