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掀投資潮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光伏市場2009年還處于蕭條,但2010年突然回暖,目前很多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商接到的訂單已排到明年。如無錫尚德、保利協鑫等大型光伏企業都處在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態。而全球太陽能產量2010年也迎來97.2%的爆發式增長。
自從2010年下半年以來,上市公司在太陽能硅片領域投資逐漸發力。如2010年9月上市的創業板公司東方日升曾于11月9日披露,公司計劃投資8.25億元超募資金建設“年產300MW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使公司年產能力由150MW擴至450MW。一直專注于太陽能多晶硅切割液的奧克股份也宣布,投資1.26億元進軍下游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
國信證券研究員皮家銀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根據數據及生產商反饋分析,最近一年太陽能多晶硅片需求強勁復蘇,主要源于海外市場的恢復增長。雖然在2009年,由于金融風暴的沖擊,加之西班牙回調補貼政策帶來的裝機大幅縮減,光伏裝機增速有明顯回落,但西班牙市場的疲軟對中國光伏產業出口的影響并未有預期的嚴重。而最大的出口市場德國,反而迎來爆發性的需求增長。據國信證券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德國光伏市場占據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裝機量。
皮家銀分析,2010年的需求增長主要是因為全球資金泛濫,下游太陽能電廠較易取得融資。2011年的需求與2010年持平沒有問題,但新增的需求都不太確定,市場無法預知下一次過剩會何時到來。
中銀國際研究員韓玲表示,過去幾年,整個光伏行業增長都過度依賴于德國市場。但隨著光伏發電單位投資的不斷降低,將有更多的國家加大在光伏領域的投資。美國、日本和中國將是未來光伏領域的最重要市場。未來得益于度電成本的下降,光伏行業有望進入新的增長期。據其估計,2010和2011年全球光伏的新增裝機分別為13.0GW和15.0GW。
光大證券行業分析師王海生表示,光伏市場在2009年下半年確立反轉,除了因為組件價格大幅下降導致投資光伏有利可圖,德國等成熟市場的終端需求明顯增長外,中、美、日等國政府的最新補貼政策在下半年開始實施,也促進了新興光伏消費市場的崛起。
新規并非限制產能
而反觀國內,中國光伏消費市場的發展經歷了長達十余年的漫長階段。
資料顯示,自1999年以來,國內光伏電池的產量年均增長達到135%,2007年起就超越歐洲、日本,成為太陽能電池生產的第一大國。但國內光伏消費市場的啟動,只是近兩年的事情。2008年,中國開始啟動屋頂和大型地面并網光伏發電示范項目的建設。2010年6月份,發改委又提出計劃在陜西、青海、甘肅、內蒙古、寧夏和新疆進行13個項目共計280MW 的光伏并網發電特許權項目招標。該項目是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盡管相對中國產能而言還只是一小部分,但似乎預示中國光伏市場的爆發式增長為時不遠。
對此,一位涉足太陽能電池的上市公司董秘表示,《準入條件》并非要限制多晶硅等光伏產業的規模,相反是為了鼓勵有規模的企業做大做強。
湘財證券行業研究員侯文濤評價稱,《準入條件》的出臺,對國內具有光伏太陽能硅片集成經驗及技術的上市公司更加有利。市場對產品技術含量要求提高,也促使下游行業的升級擴產加速進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