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依賴引進,核心技術缺失的弊端日益顯現
盡管風電大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成立,在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等方面,生產企業走的卻是清一色的引進路線。
據介紹,風電制造業一哄而上,嚴重依賴引進,其弊端日益顯現。
首先,引進的技術與國內風電場的氣候環境是否能適應,往往未經過科學論證。一旦并網發電后,潛在的質量和安全問題很多。同時,國內風電沒有形成國外那樣的“先有需求再建項目”和“同一區域生產、同一區域消費”的產業模式。一些地方政府急于上馬新的風電項目,造成資源浪費,也不利于市場的有序發展。
其次,技術重復引進、自主創新能力缺失,致使風電成本居高不下,行業利潤普遍較低。
其三,消化吸收進展慢,核心技術的缺失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大批兆瓦級新型風電機組匆忙投入規模化生產,產品質量問題越來越突出。
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與風能專委會調研顯示,整機制造企業的產品在運行和試制過程中均出現過質量問題。國電龍源電力集團公司總工程師楊校生說:“2007年至2008年兩年時間里,我們多次遭遇國內企業設備不配套、調試出來的機組通不過運行考核等困擾。即使是投入運行的國產機組也多次出現過質量和技術故障。”
我國的風電產業發展不僅在于風電場的建設,更主要的是應以此為契機推動風電裝備制造業的升級。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面對風電制造業近年來的迅速崛起,我國亟待建立行業準入制度,健全風電技術標準和檢測認證體系,為風電設備質量提供保障,并以此推動市場整合。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