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盡快形成碳交易全球市場
中國證券報:全球協定難以快速達成,是否將拖延碳交易全球市場的形成?
威爾金斯:碳交易市場的存在可以為溫室氣體減排、節能技術開發等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供資金,也能保障各經濟體減排目標的落實;而全球碳交易市場的形成,則將產生較目前4-5倍的融資空間,并以此促進上述效果的實現。不過,這并不一定需要一個全球協議作為背景,因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不會、也不允許出現停頓。
目前,歐洲、美國、新西蘭已存在碳交易市場,而韓國和澳大利亞也計劃在明、后兩年啟動碳交易機制,加上中國計劃于2014年在廣東省開啟碳交易,全球碳交易市場將可能在2016年正式形成。
中國證券報:缺乏全球協定,碳交易市場是否會因此缺乏有效監管,從而無法抵御投機行為沖擊?
威爾金斯:和全球金融監管需要各經濟體分別管理好本地市場類似,全球碳交易市場的整體穩定也有賴于各地區市場的嚴格監管。
當然,在各經濟體內部市場相互聯系,并形成全球市場后,地區市場之間的差異性將可能為部分投資者提供投機獲利的空間。不過這只會令短期投資者獲益,這部分投資者也會因為各地區市場的嚴格監管而盡快獲利了結,因此無法對全球市場造成大的破壞。事實上,每個新的全球市場也都會遭遇上述問題。
碳交易有益中國經濟轉型
中國證券報:您如何評價中國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及具體措施?開啟本地碳交易市場的計劃,對中國經濟有何意義?
威爾金斯:在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之前,中國宣布將在2020年之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05年水平降低40%至45%;而2010年8月,中國又在五個省份的八個城市開展低碳工作試點。這是中國作為一個溫室氣體排放大國所應擔負起的責任,也凸顯了中國快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產能,并以此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愿望。
中國已計劃在廣東開啟碳交易市場,統計碳排放大戶的排放數據,增強中國國內針對溫室氣體測量、統計和核查等環節的建設,從而使中國政府的“節能減排”工作在長期化的同時,也能獲得金融性的助推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