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進口
晶硅設備快于薄膜設備
國內光伏設備生產商七星電子(002371)有關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與進口設備競爭,公司設備產品首先在價格上一定要占據優勢,比國際設備的價格便宜三分之一是比較正常的,與此同時,公司設備的質量與可靠性上一定不能差,否則根本無法擴展市場。
隨著不少國產光伏設備商投身于國內市場開拓,加上近年來國內光伏產業鏈持續向上下游延伸完善,國內光伏設備陸續出現了在某個專業領域擁有核心技術的光伏設備商。
例如,精工科技與天龍光電(300029)在多晶硅鑄錠爐方面的生產技術與質量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資本市場對上述公司的追捧熱情長期不減。
此外,在多晶硅切片環節生產的過程中,涉及到幾大種類的耗材,其中,鋼線領域的恒星科技(002132)、切割液領域的奧克股份(300082)以及碳化硅領域的新大新材(300080)都是國內主要光伏生產商比較推崇的企業。
江西賽維有關人士表示,硅片是公司的主要業務,硅片生產所需耗材主要是購買自上述三家國內廠商,但目前切片機還是購買自國外,國內也有不少廠商在開展對切片機領域的研發與制造,如果切片機能夠國產化,公司也將考慮使用國產設備。
有意思的是,有不少下游客戶也對上游的光伏設備生產產生了興趣。例如發電企業漢能控股公司購買了薄膜電池設備生產商鉑陽太陽能的部分股權,而江西賽維也持有了太陽能單晶設備商京運通的部分股權。
整體而言,我國光伏發電的兩大主流線路中,晶硅線路所涉及的生產設備國產化水平要快于薄膜線路所涉及的生產設備。據了解,目前薄膜電池生產設備及成套解決方案主要供應商有德國Oerlikon公司及美國AppliedMaterials公司等。
Oerlikon公司有關人士表示,今年9月份所進行的一項技術創新大大降低了電池組件生產成本,能達到0.5歐元每瓦。能做到這一點,與公司每年斥巨資用于研發是分不開的,目前公司每年投入研發的費用折合4億多元人民幣。
此外,七星電子有關人士也表示,未來公司還將加強對設備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只有擁有核心的技術,才能讓設備更具有競爭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