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發展存在四大問題
盡管地熱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但相對于迅速發展的風能、太陽能,地熱的開發利用常常受到冷遇。
對此,汪集旸指出,我國地熱發展存在四大問題。
第一,地熱利用技術發展嚴重失衡。“盡管我國地熱中低溫利用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但高溫利用與國際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汪集旸指出,“在地熱發電上,我們30年徘徊不前。”
所謂的高溫地熱就是150攝氏度以上的地熱資源,90~150攝氏度是中溫地熱,90度以下是低溫地熱。我國大部分地熱資源屬中低溫地熱,高溫地熱主要集中在西藏羊八井和云南西部騰沖等地。
第二,我國地熱勘察程度較低。據了解,至今中國尚未開展對地熱資源的摸底調查。
盡管我國對地熱非電直接開發利用已居世界首位,但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卻排名全球16位。全球已有24個國家建有地熱電站,其裝機總容量和年發電分別為10715兆瓦和612兆瓦。而我國僅為25兆瓦。
據汪集旸預測,我國的地熱能源總量將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在新能源家族中,地熱不是小兄弟,應該從現在的排行末位上升至第三或者第四。”
第三,地熱利用的關鍵技術尚未掌握。汪集旸強調:“高溫的發電技術目前已經比較成熟了,中低溫的發電技術則還需要投入。”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美國聯合技術公司(UTC)掌握全球地熱中低溫利用的先進技術,我國的油田與他們進行技術合作,但最終還必須依賴美國人,甚至連掉了螺絲釘都得打電話讓美國方面來人解決,一年要價20萬美金。”汪集旸說,“我們一定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第四,人力資源匱乏。目前我國地熱人才面臨青黃不接的困境。對此,汪集旸認為,我國應著重培養高層次、復合型的地熱人才。“培養既懂地面技術、又懂地下勘探的復合型的人才,這才是我們的目標。”汪集旸說,“我們可以從組織培訓班做起,同時加強本科教育。”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