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行業或強制脫硝
和氨氮的減排目標不同,氮氧化物的減排目標多了“重點行業和重點地區”的限制。
“某種意義上而言,氮氧化物污染并不是全國性問題,而應定位于區域性問題,畢竟我國除東部地區外,中西部許多地區氮氧化物污染問題并不突出。”環境規劃院總工程師王金南曾公開表示。
記者了解到,所謂重點地區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等地區,而所謂重點行業,根據《公報》顯示氮氧化物排放比較高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這5個行業。其中,又以電力行業為主。
“因此,在工業領域治理氮氧化物,主要是在電力行業進行脫銷。”前述學者對記者分析,“而目前電力排放氮氧化物限制的標準比較低,有待提高。”
記者了解到,2004年施行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03),則按時段和燃料特性分別規定了燃煤、燃油鍋爐的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但這一原則是基于低氮燃燒技術能達到的排放水平來制訂的。
“如果按照這一標準,10%的削減目標肯定難以實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電力行業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
對此,國電環境保護研究所副所長朱法華曾在媒體上表示,氮氧化物可以借鑒電力行業強制脫硫的經驗,試點強制脫硝。
他建議,除在新疆、西藏等區域內偏遠的地區以外,所有新建100MW以上的燃煤機組(包括熱電機組)氮氧化物的排放標準應嚴格到200mg/m3,即要求在低氮燃燒的基礎上同步加裝煙氣脫硝裝置。
強制脫銷的配套政策也不可或缺。“電力行業脫硫效果好,是因為有電價補貼政策,即安裝脫硫設施后,上網電價在現行上網電價基礎上每千瓦時加價0.015元的脫硫加補貼政策。”重慶一家環保工程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強制脫硝也應該有配套的補貼,否則企業無法上脫硝設施。”
在去年年底舉辦的一個產業論壇上,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巡視員趙鵬高也透露, 國家發改委正在制定脫硝的經濟政策和電價政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