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還計劃關停小火電機組1000萬千瓦,淘汰落后煉鐵產能2500萬噸、煉鋼產能600萬噸、水泥產能5000萬噸,將再形成1600萬噸標煤的節能量。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國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2005年萬元GDP能耗為1.22噸標準煤,2006年降到了1.17噸標準煤,2007年又降到了1.06噸標準煤,但仍相當于美國的2倍、歐盟的4倍、日本的8倍。
為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5月5日,國務院召開的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明確指出,要強化行政問責,“未完成的要追究主要領導和相關領導責任,根據情節給予相應處分,直至撤職”。
解振華11日表示,經過各級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國“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目標有望實現。
積極履行國際義務
節能減排不僅是出于節約能源資源需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是轉變經濟方式的重要抓手,也順應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保護氣候安全的潮流。
工業化革命以來,發達國家大量燃燒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由此引發的全球氣候變暖已造成海平面持續上升,極端天氣現象頻發等問題,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為此,國際社會在過去20年來努力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要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保護環境,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溫室氣體的排放必要會有合理的增長。
與此同時,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厲行節能減排,有效地減少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溫室氣體排放強度。
幾年來,我國正全力通過采用加強管理、推廣節能技術、推進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等政策措施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
目前,我國在建的清潔能源核電站裝機總容量、太陽能等光伏生產能力和太陽能集熱總面積、沼氣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均居世界各國之首。
解振華說,“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完成后,全國就能實現節能6億多噸標準煤,相當于少排放二氧化碳15億噸以上。
他指出,去年,我國又提出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但“我們一定會說到做到”。
解振華表示,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0億,人類發展的需求是無限的,但地球的資源、能源、環境容量是有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的節能減排是出于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當然也是和國際上應對氣候變化的潮流是一致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