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面達標
廣州市環保局副局長楊柳介紹說,廣州市污染排放連續4年下降,亞運前困擾廣州多年的“西部飲用水水源水質未能100%達標”問題將成為歷史。
“亞運會召開前,廣州市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面達標將是板上釘釘的。”楊柳介紹說,廣州一直高度重視西部水源治水工作。西江引水工程于2008年動工建設,按計劃在亞運會前完成建設。屆時,每日240萬立方米的西江水將被輸送到江村、石門、西村水廠,替換目前的水源。
廣州市處于珠江最下游,水環境整治難度極大。廣州市以廣佛同城化、廣佛肇一體化為契機,聯動上游城市共同開展珠江綜合整治工作。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逐年上升。從短期方面,以西江引水工程為改善飲用水源的根本對策,目前這一目標已越來越近。從長遠方面,將西航道納入廣州的戰略備用水源加強保護,通過自身整治和流域合作,確保全市飲用水水源安全。
截至2009年底,全市已建成并投入運行生活污水處理廠17座,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達233萬噸/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1%,新建龍歸、竹料、九佛、蘿崗、黃陂、番禺、大崗等7家污水處理廠。
按照廣州市治水工程計劃,今年廣州市將新建38座污水處理廠、75座污水泵站、1140公里市政污水管網,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25萬噸/日,到年底全市污水處理能力將達450萬噸/日以上。
據水務部門介紹,全市治水工程總體進度達96.26%。根據廣州市治水工程計劃,大部分污水處理廠將于今年下半年建成并通水運行,水質實現明顯變化即將成為現實。
“綠色征途”進入了全力沖刺期
通過推進工業脫硫,實施二氧化硫總量控制,反映雨水酸性的降水pH值平均值已從2005年的4.34提升到2009年的4.74,頻率則從81.4%大幅度下降到60.5%,下降20.9個百分點,2009年為近5年來降水酸度最弱、酸雨頻率最小的一年,酸雨正在呈減弱、減少的趨勢。通過采取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主要污染物總量已連續4年“雙下降”,二氧化硫減排工程已全部完成。
“2004年以來,廣州工業總產值每年新增1000億元,但空氣環境仍得到了持續改善。”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專家介紹說,今年1~7月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合計為204天,比去年同期增加兩天,繼續保持改善的態勢。
廣州市以舉辦亞運為契機,先后制訂并實施“空氣整治50條”、“空氣整治新31條”等措施,投入24億元狠抓空氣污染整治。目前,全市重點工業企業脫硫工作、淘汰落后水泥生產能力任務、23個小火電項目關停已全部完成;重點工業降氮脫硝工程火電機組完成了87.2%;禁燃區清潔能源改造完成了96%。
隨著亞運的步步臨近,廣州市的“綠色征途”長跑也進入了全力沖刺期。到今年10月20日至12月20日,廣州亞運空氣環境保障將進入第七階段的工作,即按照國家、省的要求和部署,落實“亞運空氣質量保障總體方案”及配套的污染控制、測報、監管、應急和機動車限行演練這5個子方案。亞運結束后,廣州將立即啟動第八階段的工作,以建成“花園城市”為目標,深入推進珠三角聯防聯治,繼續鞏固和深化前7個階段的工作成果,讓全體市民持續地享有更加優良的環境福利。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