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造”引領持續發展
今年2月,中國三星經濟研究院發布報告指出,中國企業大而不強,除個別企業外,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與國際大企業的競爭力差距明顯。而造成這種差距的最本質原因就在于這些中國企業還不具備“行業領導”能力,最為突出的就是創新能力的缺乏。
乳業專家認為,與國際企業相比,國內企業在引領持續發展與前行方向的行業領導力上尚需加分。
無獨有偶,2009年蒙牛總結躋身“世界乳業20強”的成功經驗時,同樣將“創新”定位為企業發展的動力源。
2009年末,商務部首次全球投放的“中國制造”廣告,讓所有人都意識到30年的“中國制造”,已經加入新的況味。
縱觀中國走上國際舞臺的企業,都不同程度在“自主創新”方面做足了文章。隨著中國乳業的發展,乳企間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在此過程中,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瞄準了創新。
據介紹,以品質名義加強“中國智造”,已經深入蒙牛的企業血液中,呈現出鮮明的“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轉型趨勢。一方面依托高科技,一方面貼近消費者而創新,從而激發了牛奶與果蔬結合的創新技術,龐大而細分的立體牛奶矩陣,由是夯實。
蒙牛通過成立國內首家電子商城,開通360度全景網站等創新型的溝通模式,促進了自身品牌的升級,此后,通過不斷創新,以特侖蘇、冠益乳、歐羅旋、真果粒等細分產品,一次次引領中國乳業的良性發展。
有關專家指出,“中國智造”蛻變,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也引領中國乳業踏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綠色轉型帶來行業全面復興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讓包括乳品在內的所有企業意識到,做好低碳經濟規劃在未來20或30年里將關乎企業的輸贏甚至生死存亡。企業期望在此次轉型契機中獲得先機,就必須現在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戰略,這可能需要打破現有產業布局并創立新產業價值鏈。
有關專家據此點評稱:“中國企業能否積極應對低碳經濟,建立與之發展相適應的生產方式、發展模式,從長遠來看關乎企業未來。”
“我們面對的實際上是金融危機和環境危機兩個危機,而綠色增長將會是化解危機的重要方式。”美國LRN公司創始人賽德曼說。
在全球“低碳”理念的倡導下,“低碳經濟”也開始慢慢滲入中國乳業。
據楊文俊介紹:“從乳業的可持續發展出發,蒙牛堅定地選擇綠色復興,化金融危機為蒙牛機遇。”
早在2008年,楊文俊便對中國乳業未來作出判斷,并將蒙牛多年來堅持的循環經濟和生態牧場升華為“以生態草原建設為基礎,全力打造綠色和諧產業鏈”的“綠金理念”。在他看來,“不管企業愿不愿意,向‘綠金’發展是企業的必由之路。創造‘綠金’不再是企業的一種道德成本,而可能成為企業興旺發展的商業機會”。
這一理念在“低碳”大潮席卷中國時,得到了確實的驗證。
蒙牛的綠色復興走出了一條由內向外的獨特“頻譜”。首先是依托生態草原,建設綠色牧場,這種轉型在乳業危機之后,實際上是加強了奶業第一防線。蒙牛參股、建設11個超大型現代化牧場,是奶源基地建設中投入力度最大的乳企;之后蒙牛走到企業外,打通上下游產銷通路,讓“綠色”成為選擇供應鏈合作伙伴的標準之一;而2009年,蒙牛更是跳出行業,在全社會倡導綠色消費低碳生活,真正實現“綠色經濟”轉型。這年9月,其率先成立了中國首個致力于生態草原建設的生態草原基金。
“如果有機會,我邀請各位一定親自去蒙牛總部參觀一下,蒙牛一直致力將綠色環保理念與低碳可循環技術融入企業文化與生產環節之中。”楊文俊強調,“綠色的草原、綠色的工廠、綠色的產品、綠色的產業鏈等,綠色乳業將是中國乳業為之奮斗的方向與使命。”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