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從資源稟賦看,我國是一個資源大國,但由于人均資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森林覆蓋率和淡水資源占有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加上我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加速發展時期,資源需求增大,污染排放增加,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形勢嚴峻。從國際環境看,我國工業化起步較晚,在新的國際分工體系下,制造業向我國轉移,而在國際市場廉價獲取資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這就加劇了我們的環境和資源壓力。
破解難題資源稅應“首當其沖”
如何面對和解決當前資源節約和保護的嚴峻形勢?對此,專家指出,我們必須摒棄以大量消耗資源、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消費方式,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同時,要充分利用稅制這一有效手段來促進資源的節約和環境保護。
曾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盡管我國針對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生態破壞等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成效并不能令人滿意。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國現行政策在促進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方面內容較少,且缺乏系統性,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以生態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為目標的、各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財稅政策體系,從而導致目前我國促進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還不健全。
專家指出,在促進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方面,稅收政策必定會發揮其積極而有效的作用。十七大報告就曾明確提出要“實行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針對我國的國情,更好地運用稅收手段保護環境和資源是十分必要也是完全可能的,這也是優化我國稅制結構的必由之路。
然而如何完善稅制?哪些稅制應當首當其沖?對此,專家認為,資源稅無疑是最直接的重要手段之一。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開征資源稅對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作用也不可小覷。”他指出,百姓會挑選適合自己的消費方式和消費模式,理智選擇。“比如水價漲了、電價漲了,那人們在生活中就會自覺節水節電,有利于節約能源。另外,通過征收資源稅籌集部分資金,也可用于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此外,中國資源最豐富的地方在中西部,而欠發達地區也在中西部,開征資源稅后,將有效緩解中西部地方政府財源困難問題。
資源稅改革之“弓”今年將射
隨著有關方面信息的正式公布,醞釀數載的資源稅改革已“箭在弦上”。4月6日,財政部公布2010年工作要點,總體要求是著力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推進財稅制度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在改革稅制方面,明確指出要適時出臺資源稅改革方案,完善房產稅制度等重要內容。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