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要,首在用人。為防止在選人、用人環節產生腐敗行為,環境保護部進一步健全干部培養選拔監督機制,一方面加強司處級領導干部選拔和交流任職,今年上半年共選拔任用司局級干部53名,機關處級干部55名,交流輪崗49名司處級干部;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今年6月,環境保護部發布了部機關、派出機構和直屬單位3個《人事工作辦法(試行)》,在識人、選人、用人上有了標尺,在培養、考核、監督干部上有了更為明確嚴格的依據。
通過深化改革行政審批、干部人事和財政管理等制度,環境保護部以“六項權力”為重點,建立起了協調運轉、有效制衡、規范運作的權力運行機制,從源頭預防腐敗。
加大監督力度,以制度防止權力失控、決策失誤、行為失范
不受制約和監督的權利必然導致濫用和腐敗。通過監督加強制度的落實,防止有章不循、有法不依,防止失之于管、失之于寬,是懲治和預防腐敗的必要手段。環保系統積極探索建立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權力公開運作是防治腐敗的利器。環保系統一直大力推行政務公開。2007年,原國家環保總局發布了《關于加強全國環保系統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繼2006年發布《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之后,2007年,原國家環保總局率先出臺了《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強化社會監督,以公開促公正,以公正促廉潔。
建立權力制衡機制,努力使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既互相制約又互相協調。環境保護部建立了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系統,將項目審批與駐部紀檢監察部門全過程聯網;規范了環評審批的內部程序,所有項目環評一律由會議集體討論、集體研究、集體決定。環境保護部環境評估中心創新監督管理措施,堅持所有的建設項目評估會前宣讀《廉政通告》,評估會后開展電話回訪,項目回訪率達55%,項目負責人回訪率達100%。最近,環境保護部會同紀檢監察部門,開展全國環評審批工作專項監督檢查,防止可能出現的權錢交易、把關不嚴、越權審批、未批先建等問題。
各級環保部門大力推進環評項目受理、審查、審批“三分離”和審批條件、程序、結果“三公開”。如安徽、內蒙古、上海、江蘇等地采取業務受理與決策環節分離、建立督察通報制度、審計環保項目資金等制約措施,減少了權力尋租機會。
為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環境保護部進一步完善了決策機制,做到重大決策未經調查研究不決策,未經專家論證不決策,未經集體討論不決策。同時,把重大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三重一大”)作為對領導干部監督的重點,主要領導以身作則。周生賢在黨組會上承諾:“我的權力行使到哪里,就請紀檢監察部門監督到那里。”對于“三重一大”事項都做到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堅決避免“辦事一揮手,花錢一支筆,用人一句話”。為加強監督,今年環境保護部黨組制定了《部黨組巡視工作辦法(試行)》、《環境保護部黨員領導干部述職述廉實施辦法》,不斷完善領導決策機制。
與此同時,環保部門積極借助其他部門的力量,建立聯合監督機制。原國家環保總局與監察部聯合出臺了《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暫行規定》,與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了《關于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移送涉嫌環境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每年與監察部等部門聯合開展環保專項行動,掛牌督辦重大環境違法案件。廣西、云南、廣東、河北、遼寧等地環保部門與紀檢監察、審計、檢察、司法等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形成聯手推進反腐倡廉的格局。
好的制度不去落實,就不起作用。一旦發現問題就要按照制度查處,發揮制度的震懾作用,體現出監督的實效。近年來,全國環保系統狠抓大案要案查處。2007年,查處了環境違法違紀案件39件。2008年,全國環保系統共立案84件,處理黨員干部150人,其中40多人移送司法處理,達到了查處一起案件,教育一大片的目的。
始終不渝堅持加強機關作風建設不動搖,改進和整頓機關作風不放松
歪風邪氣是滋生腐敗的酵母和溫床,風清氣正則是抵御腐敗的銅墻鐵壁。
今年5月8日,周生賢在學習貫徹國務院第二次廉政工作會議上一針見血地指出:“有的干部考慮自己的進退去留較多,想權力多,想責任少,有好處的事就上,沒好處的就推;有的干部不能正確對待和運用手中的權力,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為自己、親友謀取私利。”
黨員干部作風關系到事業成敗。幾年來,環境保護部有針對性地采取一系列舉措,抓黨風、促政風、帶行風,取得了明顯成效。
2006年,原國家環保總局集中利用50多天時間開展思想作風大整頓,加強思想、組織、作風、業務、制度“五大建設”,為建設勤政、廉潔、務實、高效的政府機關提供有力保障。特別提出要把反腐倡廉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認真履行不請客送禮、不鋪張浪費、不收受賄賂的“約法三章”。通過思想作風整頓,原國家環保總局調整了與歷史性轉變不適應的機構、職能,修改完善了一批規章制度和長效工作機制。
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大興求真務實之風。2006年年初,原國家環保總局先后召開了東部、中西部、四個直轄市三級環保局長座談會,走訪中央、國務院24個部門,聽取意見和建議;2006年11月,原國家環保總局派出15個調研組,分赴全國各地開展調研,從調研中梳理出7個方面153個問題,一一落實到有關部門,切實研究解決。
2008年,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期間,環境保護部主要領導深入昆明、大理、江陰、漯河等地調研,摸清現狀,解剖典型,問計于民,尋找破解影響和制約環保事業科學發展難題的途徑。環境保護部黨組廣泛發動黨員干部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針對群眾反映出的問題,提出需要整改落實的140多項任務,分工負責,限時解決。
花拳繡腿干不成事業,真抓實干才是為政之本。過多過濫的評比、達標、表彰、創建、論壇、檢查等,不僅占用了有限的行政資源,加大了行政成本,助長了官僚主義,而且各類評比達標活動還是一個容易滋生腐敗的灰色地帶。2007年,原國家環保總局在全系統開展了“地方環保工作年”活動,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堅決撤銷一批形式主義色彩濃重的活動。當年清理撤銷各類評比達標活動37項。同時,對各類檢查、論壇、展銷、培訓等活動嚴格控制,著力解決亂攤派、亂集資、亂收費等問題。
為進一步加強機關作風建設,2009年5月,環境保護部黨組提出創建學習型、服務型、法治型、和諧型、廉政型和節約型“六型機關”,切實增強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增強推進歷史性轉變的能力,增強團結奮斗的能力,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把部機關真正建設成為引領環保事業快速發展的火車頭。
加強黨風政風行風建設改變了機關的精神面貌,增強了環保部門的執政能力,擦亮了環保隊伍的形象。在南方雨雪冰凍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環境應急處置和奧運環境質量保障任務過程中,全國環保隊伍大力弘揚“中國環保精神”,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實踐證明,環保隊伍是一支經得起考驗、在關鍵時刻能打硬仗的隊伍。
以處級領導干部為重點開展廉政警示教育,構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線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