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智能電網不僅是這個,比如還可以通過目前發達的IT解決方案來幫助調動電力,解決用電高低峰差異—— 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良好的IT系統、網絡讓電價在一定范圍、時間內變化,用布置在各個關卡的智能電源開關接收電網發出來的電價信息,決定之后是否使用電力。
最重要的是,如果沒有智能電網,新能源很難搭上電力的網絡。
CBN:技術上智能電網的難關主要在哪里?
張濤:困難主要有兩點。一是電網的安全問題,類似于電腦的中毒。如果電力網絡出現了病毒,對于人類的各種活動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二是標準的制訂問題。當務之急就是標準的制訂,比如數據標準、通信標準等。只有標準制訂了,廠家才能開始生產。又比如現在生產的智能電表,需要接收、發送什么樣的數據、通信的協議應該是什么樣子,都需要迅速制訂出來,否則有些廠商目前生產的商品在未來很可能與現實脫軌,不能使用。
CBN:目前新能源的發展利用對傳統能源產業有些什么樣的沖擊,尤其在就業領域?
張濤:傳統能源業職位的損失,在我看來不是十分可信。如果用單位價格來測算行業的生產效率,我們會發現新能源的價格比傳統行業的價格還是要高很多,如果以這個作為標桿,新能源的生產效率還是要低一些的,所以新能源并不能滿足、替代傳統的能源行業。長遠來看,傳統行業的工作肯定要被新能源代替,但是現在還為時過早。
CBN:新能源何時才能成為市場的主流?
張濤:對于中國來說,煤電在很長的時間內肯定還是會存在的。現在預測,比較有指導意義的是太陽能的價格,行業內部的預測也是至少要到2030年,才能與傳統發電的價格持平。
CBN:你認為,中國在新能源行業上應該怎樣推進?
張濤:首先,思想上要有一個轉變,要明白新能源并不一定是花錢的事情。為什么奧巴馬等人,都愿意花很多錢來做綠色能源,因為他們都看到這是新的商機、經濟的下一個增長點。
當然,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考量和重點,美國因為傳統行業發展得很成熟了,就開始尋找下一個突破口。而中國的傳統行業還有待發展。所以,我們也不需要按照美國的方式,把錢全都投到新能源。
我們需要考慮到,新能源確實是一個產業革命層面上的商機,如何在兼顧傳統行業的基礎上,抓住這個商機,讓中國在下一個十年站在一個更好的位置上。比如,現在中國電動汽車的起點和美國大公司就差不了多少,中國在未來電動汽車方面就可以形成一個很大的產業。 田小山 徐以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